西部之心,魅力之都(1)

西部之心,魅力之都

或许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成都注定要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独的差异化之路。成都未来发展的关键,不是如何补好工业化的课,而是如何紧紧围绕这座城市的“魂”,引爆成都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软性竞争力。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一家台湾地区著名制造企业的董事长正考虑到祖国大陆进行战略布点,他选择投资城市的做法与众不同,就是分派自己的高层管理人员选择不同的城市去生活和工作,看去哪个城市的人能待得住。结果发现,那些派往北京、上海、广州的员工隔一段时间就想往家跑,只有到成都的人能坚守阵地,甚至是有些乐不思归了。于是,这位董事长毫不犹豫地决定将企业的新总部落户成都。这个小例子说明,虽然成都的空间区位无法和东部媲美,但凭借独特的城市环境和生活氛围,其辐射和聚合能力却丝毫未受到区位的影响

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也是以人为本的竞争。成都的魅力不仅来自于先天的禀赋,更来自于长袖善舞的成都人。凡事都有两面。在成都与其他城市竞相发展工业经济的时代,成都人劣势尽显:热衷投机、热衷务虚、热衷短期行为,缺乏实业心态和实干精神,悠闲懒散、好逸恶劳、效率低下,缺乏大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大批量产业技术工人。以至于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数千年的盆地意识养成了成都人易满足、易自得、小富即安的消极心态,缺乏远大目标和做恒产的恒心,所以成都不可能产生大企业家。但当成都着力打造“西部之心”、服务于其他城市的时候,成都人的特长尽显,那就是“善于经营,勇于创新,优于生活,长于兼容,勤于服务,敏于时尚,娴于文化,精于品位”。长袖善舞的成都人更是把成都的设计、广告、传媒、会展等产业做得风生水起。此外,成都人不仅善于经营,也敢于消费。成都的商品零售总额、人均汽车拥有量在西部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人,城市之本,离开人的个性,城市魅力将无从谈起。有什么样的人群,就有什么样的消费,就有什么样的供应,也就有什么样的产业。

成都人文精神中最宝贵的优势,是成都人最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也是西部城市最缺乏的人文资源。可以说,一个地区的人文精神与产业特色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性。成都的地理区位和文化底蕴决定了成都无权选择平庸。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就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一方面是成都有什么,另一方面是成都为中国、西部所需求的到底是什么。对于中国,成都应该是名副其实的“第四城”,新生的国家级区域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是中国无可争议的休闲之都、人居天府,是东西部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物资流交汇的枢纽。对于西部,成都是西部金融、商贸、物流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也是西部的创新中心——新技术、新信息、新观念的诞生地以及新体制的发祥地,是区域创意经济和时尚文化的引领者,是西部的信息中心和产业服务平台。

对于巴蜀,成都应该是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成渝城市圈的服务型、消费型的区域中心城市。最终,成都的城市定位概括为八个字——西部之心,魅力之都。这也是成都新一轮发展战略的核心理念。因为对一个城市而言,城市竞争力不等于GDP的多少,而是看它的辐射和聚合半径有多大,城市的个性与魅力有多突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多强。“西部之心,魅力之都”这八个字,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语,它既是对成都发展战略的一种形象概括,同时也蕴涵着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为了早日成为真正的“西部之心”,成都必须扬长避短,强化成都的“造血”、“聚合—辐射”功能,大力发展服务业,构建适合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产业体系。工作室建议成都未来要调整自己的产业战略,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业、会展经济、创意经济、总部经济等新兴的第三产业,充分利用自己的先天环境和人文优势做大现代服务业,用自己的方式迅速承担起“3+1”中“1”的历史使命。服务业的发展是引导、加快城市转型的催化剂,是强化城市“聚合—辐射”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保障,它将会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而显得越来越重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成都来说,将是支撑大成都明天发展的战略产业,是提升、优化西部之心的重要部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