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人大会”前后(1)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县级以上单位的党的第一把手,人数达7000多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历史上称之为“七千人大会”。

会议的任务,就是对三年“大跃进 ”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

会议第一阶段,主要是讨论和修改由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书面政治报告。根据毛泽东的建议,这个报告,没有先经过中央常委、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讨论,而是在工作班子起草出来后,直接发给到会的每一个成员进行讨论,反复修改。然后中央又组织了一个有21人参加的起草委员会,根据与会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又讨论了8天,反复修改了七八遍。这个政治报告,可以说是七千人的集体创作,空前绝后了。

会议第二阶段主要是“解决上下通气这个问题”。

1月29日,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指出:“这次用这个方式,在北京开这么个会议,要解决问题。现在,要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是:有些同志的一些话还没有讲出来,觉得不大好讲,这就不那么好了。”“我建议让大家出出气。不出气,统一不起来。没有民主,就不可能集中。因为,气都没有出来嘛,积极性怎么能调动起来呢?到中央开会还不敢讲话,到地方就更不敢讲话了。”毛泽东在会上带头作了自我批评,他说:“中央的错误,有些我要直接负责,间接的,我也有责任。”

由于毛泽东在大会上就大跃进中发生的错误带头作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给到会的各级党委的第一把手作出了榜样,使大家的心平了、气顺了,全党上下更加团结了。这次大会开成了一个真正的胜利的大会。

会议结束以后,全党上下仿照中央七千人大会的做法,认真贯彻大会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特别是集中一段时间,对在三年来因所谓犯“政治错误”受过处分的同志进行甄别平反,团结一致向前看,齐心协力渡难关,国民经济形势很快出现了转机。

在这次难得的会议精神的鼓舞下,作为华北局书记处书记的李立三,仍然发扬他那“坦克车”精神,在他的职权范围内,果断有力地做了一些为后人大为称道的工作。

之一、全力敦促河北省委的“甄别平反”

为了帮助各省、市、自治区贯彻好大会精神,根据华北局书记处的分工,李立三带着华北局办公厅主任张铁夫和时习之、王孝祖、牛巩、袁勃等5人,于3月9日至28日在天津对河北省委正在召开的扩大会议进行指导。63岁的李立三,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坚持不停地工作。除了参加省委的会议,还深入到一些厅局机关去了解情况。一方面与省委领导同志单独谈话,督促省委抓紧对前几年受到错误处分的人进行甄别平反;另一方面找受到过错误处分的同志谈话,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要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尽快在新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共同前进。

3月13日上午,李立三在河北省委书记处会议上听取各口汇报后发言。他用了大量篇幅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团结的问题后说,雪峰同志说,这次会议叫出气大会,什么形式都可以,反正要同志们能把意见都提出来,这样才能上下通气,增强团结。

李立三在这里带头作自我批评。他说,虽然我们(在大跃进中)没有兴风作浪,但是推波助澜总是有的,特别是我们(中央)工业部。讲到这方面,首先我要负责。我想大家一定有意见,要让他们提出来。

李立三说,党内团结问题,雪峰同志很重视甄别工作。党内团结,问题很多。突出的是五九年整风反右,伤害了若干同志,许多同志被错误地批判,错误地处分。在这里就有一个批判者与被批判者的团结问题。被批判者受了委屈,领导者和批判者要主动出来搞好团结。这次要搞好这个问题,必须由领导者承担责任。批判的检查,被批判的才心服,才敢讲话。另一方面,被批判者,如果真正能够站在党的立场,就不会有埋怨思想,或者说(埋怨思想)不多。能够重新搞好团结。不能对他们(指被批判者)太苛刻。他们有意见,有埋怨情绪是很自然的事情。要使他们认识到,我们党是公正的。消除他们这种心情。被批判的,要给以平反,要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但是,也还有个积极分子(原来批判人)的问题,原来批判(别人)的很厉害,现在怎么办?如果把(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搞得灰溜溜的,也不好。所以,首先是(当时领导斗争的)领导者把责任承担起来。积极分子无非是积极响应领导的号召,说了一些过头话。解决问题,还是要实事求是,部分错的,部分改,没有(批判)错的,还是要肯定。总的看,搞错了的是主要的。虽然当时批判是事出有因,但是扩大化了,要承认搞错了。不是机会主义的搞成了机会主义。错了就纠正。所以,雪峰同志强调,一般属于思想认识的问题,就不给留尾巴。雪峰同志讲,抓甄别,也是贯彻这次扩大会议精神。

李立三最后说,把困难讲够,把缺点讲够,是不是会丧失信心呢?少奇同志在政治局会议上讲,不会的。只有把困难估计够,措施才能正确;把缺点错误讲够,认识才能深刻,才能更好地吸取教训。全党更团结了,这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是更弱。强到什么程度?要看我们学习的情况。有的学的好,强的很厉害,有的学习不好,可能继续犯错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