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理论(3)

“好吧。有一点是肯定的。失败者确实缺乏一种主人翁精神。比如那个木匠,根本没有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去做;小K虽然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去做,但是,并没有真正研究工作本身的规律,在理念上没有弄通就盲目去做;没有被提拔的小张既没有研究公司的理念,也不太了解公司的制度,更缺乏主动精神和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而差不多先生对自己都没有责任心,更谈不上主人翁精神了。从主宰意识上看,差不多先生当然谈不上主宰意识了,他简直就是一个随风飘荡、飘到哪里算哪里的羽毛。小张如果有主宰精神,他至少应该有点主动性和责任心。小K如果有主宰意识,就不会这么想当然地做事。至于木匠,任由自己的懒惰意识发作而不警醒,显然也不能说有主宰意识。”

小D高兴地对老师说:“老师,我知道岗位主人翁精神应该包括哪些方面了。”

“好啊,说说看。”

“我觉得我们只需要从个人价值实现角度进行界定就行了,集体主义角度的主人翁精神大家都比较清楚。”老师听了小D的话,同意地点点头。

“首先有一个大的前提,员工要有主宰自己命运、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愿望。对于不愿意主宰命运、不愿意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人,一切都将没有讨论的意义。或者说,岗位主人翁这个理论只适合愿意主宰自己命运、发展自己事业的人。对甘愿放弃主宰权利、甘愿无所作为的人,岗位主人翁理论没有意义。”

“很好。”老师说,“这句话,可以放在《岗位主人翁手册》的扉页上。”

小D接着说:

“我想,这个主人翁手册,最主要的功能是要告诉人们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做主人翁以及怎样做一个岗位主人翁。围绕这个核心功能,要回答主人翁在面临各种问题时的正确心态和做事方法。”

“如果再把人们常见的违背主人翁精神的做法总结一下,作为反面教材,可能也会有意义。”老师补充说。

“是。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展开。第一,写目前中国社会为什么需要主人翁精神。这部分我想从三个方面写。一个是从社会角度,一个是从组织角度,一个是从个人角度。”小D说。

“可以。但是,从读者心态和阅读习惯上,能不能把顺序颠倒一下,先写个人角度,再写组织和社会角度。”老师插话补充,小D随时做着记录。

“第二,写为什么要提出新主人翁精神,或者岗位主人翁精神。我觉得,这个部分,要分为下面几个方面。首先,交代一下主人翁精神的历史渊源;其次,写社会改革的背景与原主人翁理论受到的挑战;再次,写构建新的主人翁理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等等,”老师打断了小D,“在这部分一定要强调心理和谐和社会和谐的关系。因为岗位主人翁理论实际上是构建心理和谐的重要工具。”

“对,这个我一定注意。第三,写新主人翁精神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主要写几个理论:一是岗位股份制公司理论,二是人力资源衰减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三是个体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这几个理论应该是岗位主人翁精神的理论基础吧。”

“还应该加上一个,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重点介绍自我实现人或自动人假设。”老师又补充道。

“对,这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主人翁理论基础。”小D赶快记录下来。他接着说:

“第四,新主人翁精神应该包括的内容。这一部分比较散。初步想写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像关心自己的事一样关心岗位工作(主动性、责任心、最好标准);其二,把组织的任务或目标当成自己的任务和目标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其三,把组织的理念与制度当成自己的行为指导;其四,努力使自己有能力担当主人翁的责任。”

“很好。”老师鼓励道。

“第五,有哪些心态和行为是不符合新主人翁精神要求的。这部分也比较散,我准备写几个主要的。例如,打工意识、随大溜儿意识、不求上进、差不多家族意识等等。”小D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我现在就想到这么多。您看行吗?”

老师肯定了小D的想法,鼓励他先写出来,到时候再一起修改。

两周之后,小D写出了手册初稿,经过老师的修改后,正式定稿。手册的名字就叫做《岗位主人翁手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