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璐
一句“我的地盘听我的”加上周杰伦个性声线,成功为移动产品打开局面。许多人低下头找寻属于自己的“地盘”,却发现除了一对每天奔波忙碌的脚丫子,没别的。但他们没有为此感到受骗,因为成年人知道什么是娱乐。尤其广大青少年,继续为广告传达的霸道个性陶醉不已,因为他们更愿享受娱乐。
用移动产品的人很多,从事着不同工作。别说人心强命不强,只要是热血还沸腾的人,总希望有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占山为王;有时,则只是想得块小天地释放心情,仅此足矣。
中国台湾著名漫画家畿米曾用笔画了上班族中的一个,这个人的衣柜里放着不同的“头套”,不是掩饰秃发的那种,而是像熊、兔子等等这样的动物头。人每天要装扮不同的自己,只有晚上回到家,才能脱下头套,做回自己——可这时,已疲惫非常。
一个人,一颗螺丝钉。螺丝钉松了、动了,机器运转不灵了;人与公司互炒鱿鱼频繁发生,人累公司急。讲企业管理的书多如牛毛,但贴上就管事儿的道符没有几张。为什么?重说道理,轻精神培养。
没有精神引导,只在讲诸如如何适应外企、如何获得老板信任、如何增加薪金,人干起活儿未必就十分心甘情愿。
人不像机器,螺丝钉松了,拧紧就行。连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人,是需要点精神的”。
《新主人翁精神》一书呼吁运用新型主人翁精神“做岗位主人,为自己打工”。 正如书中所言,主人翁精神,曾经是中国社会的主流精神。在那个据说“夜里不锁门也不会丢东西”的年代里,在主人翁精神的激励下,中国涌现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孟泰、时传祥、张秉贵……有了这些英雄,我们有了榜样,他们为国为民做出的贡献也世代流传。
主人翁精神,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精品奉献精神,一门心思的干、不讲回报。20世纪50—60年代,讲回报“坷碜”,但只要是工作上出一点差错,甚感“死不足惜”,领导还没说什么,自己就恨不得自责成“人民罪人”。人人都怀揣着建设新中国的热情,用他们令人尊敬的劳动使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美梦成真,那是值得上辈人骄傲的历史时期。
我们,新一代的人,能否接住这感动几代人的精神接力棒?我们,哼着“我的地盘我作主”的一代,能否有自信抒写新时代新主人翁精神?我们还有激情,谁来点燃这份激情?!东方出版社出版《新主人翁精神》。
这本书的出炉,告诉我们,属于中国人的主人翁精神,不是昙花、不是历史尘烟,她根植于我们的民族大义里、流淌在我们的淳朴血液里,她——随时可以“卷土重来”,对抗现代“打工心态”。
她,使白领更自信,比任何化妆品或早上咖啡更使你精神百倍,因为你是精英岗位的主人;她,使民工的眼神不再孤独胆怯,你不需要爬上高楼讨要工钱,你就是大楼建设岗位的主人;她,使老板的心灵更懂尊重,只有更深的尊重,才懂贴心的回报,因为为你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是主人,你有时也只不过是那把老板椅的主人。
有时候,苦恼找不到理由;有时候,烦恼没有尽头;有时候,很想反抗但只能搓着手;有时候,憋屈。这都是因为各自的角色没有摆正,心态没有调整。
我们不如蚂蚁,我们有感知能力,但我们干放着触角不用。仿佛四只猴子抬石头,每个都认为别人会更用力,结果石头一瞬间砸衰了四只猴。可以这么认为,正因为人的神思懈怠,才使企业总杜绝不了低级失误的发生!
重新树立主人翁精神,就是连接上我们彼此头上的触角,让我们每天工作、学习、生活中告诉对方“请你放心,我会对我的工作负责到底!”每个人干好、彻底干好自己的工作,大机器不就运转正常了吗?
现代社会,只让员工具有主人翁精神,不够。首先,不能使员工信服。因为,员工关心薪水。现实就是很现实,我为公司创造价值,你的回报是什么?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也要负责到底,比如实在不能出现干了活不给工资的孙子事儿。要安装触角,大家都安,清一色,从上到下传情达意,形成统一风气,才能成气候。
主人翁精神,一半是强大责任心,一半是情感慰藉。中国人是很重感情的,正如今年南方雨雪大灾,温总理亲自关怀灾民并向受灾群众致歉,这是何等的尊重和鼓励!要使曾经的主人翁精神附魂现代企业,每个人都要改变自己,并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我要迎着太阳付出,不计回报。
不争即争,因果循环的定理会让一个无所求的人盆满钵满,需要指出的是这盆里、钵里装的有时是难得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虽形态不同,但岂非一墙之隔?何况,精神与物质可以互换,只是要等“循环”时间。
父辈们实践主人翁精神留下的伟大成果,不需要我们打着保护的旗号束于高阁之上。需要我们,继承实践。
主人翁精神的核心,其实是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在责任感和自信的强大催发下,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或者只是尽职尽责。别小看一个人的能量,如果人人都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自己本身很重要,就能发挥潜能,也使公司的运营达到最佳状态,最终再从公司得到更有价值的回报。
从《新主人翁精神》一书,可以看出热切希望这种美好精神重新遨游神州大地的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