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十五 炮击金门(1)

能不能避免打到美国人?

艾森豪威尔不是毛泽东的对手,完全被毛泽东调动

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

大规模的炮击金门,是在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而其决策是1958年中央北戴河会议。

炮击金门的决策和准备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对外关系都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朝鲜停战和印度支那停战,中国周边的国际局势趋向缓和。中国希望发展这种形势,抓住时机,加快国内经济建设。

1956年党的八大一次会议决议,确定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基本方针。1957年初,毛泽东分析,当时在世界范围内,除了社会主义的力量以外,还存在三种力量,即:坚持战争和侵略政策的美帝国主义的力量;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独立国家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各国,主张继续加强同它们的团结和合作。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争得独立的民族国家,主张积极支援它们并且大力发展同它们的友好关系。对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国家,认为它们也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和美国之间的中间地带(后来毛泽东称这一部分国家为第二中间地带,亚非拉国家为第一中间地带),因而也要争取同它们发展关系。对美国,主张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它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和威胁,一方面仍然要争取同它和平共处,通过和平协商的方法解决两国之间的争端。

美国对中国仍然抱公开敌视的态度,最突出的表现是武装插足台湾问题。在消除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问题上,美国要求中国承担不以武力解放台湾的义务,承认美国在中国的领土台湾有所谓 单独和集体的自卫 权利,企图制造 两个中国 或 一中一台 的事实。中国坚决捍卫原则立场,即:中国政府愿意同台湾当局谈判,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实现祖国统一,但是这属于中国内政,美国无权干涉,不能成为中美会谈的议题;中美之间关于相互放弃使用武力的外交谈判,必须导致美国在台湾地区的武力威胁的解除,中国决不能承认美国侵占台湾的现状。

由于中国一切合情合理的建议都遭到美国顽固的拒绝,1955年万隆会议以后,由周恩来声明而在日内瓦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到1957年底中断。

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人民发动革命,推翻了旧统治集团,美国直接出兵入侵黎巴嫩,随后英国又侵入约旦。同时,美国于7月15日宣布其远东地区陆海空军进入戒备状态。中东形势骤然紧张,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美、英、法介入后,苏联也有所动作。世界进步舆论都声援中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蒋介石集团企图乘机扩大事态,于7月17日宣布所属部队处于 特别戒备状态 。金门、马祖与台湾国民党军先后进行军事演习,同时加强空军对大陆的侦察活动和袭击准备。

为了打击国民党部队对大陆进行骚扰和破坏活动的前沿阵地,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8月开始炮击金门。

关于决策炮击金门的情况,时任福州军区第一政委、炮击金门的总指挥叶飞曾回忆说:

我记得当时福建正是刮台风的时候,部队、机关都在帮助农民抢收粮食、作物,我也在下面工作。突然通知我回福州接电话,而且明确说要我到作战室去接从北京来的保密电话。一接电话,原来是总参谋部作战部长王尚荣。他告诉我,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指定要我负责指挥。那时福州军区新任司令员是韩先楚,已经到任接替我的工作。

我虽然仍兼军区第一政委,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地方了。这是一个重大的军事行动,应该由军区司令员指挥,为什么要我来指挥呢?我有点疑问,就问王尚荣: 到底是不是中央决定要我指挥的? 他答: 是中央决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