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五 抗美援朝(2)

并且,在朝鲜战争的爆发初期,中国政府对此并没有给予特别重视。全国范围内的工作重心也没有因此而转移。土地改革是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国中心工作之一。1950年6月30日,中国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解放台湾的计划也没有因为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而立即放弃。当日,周恩来约时任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萧劲光谈话,介绍中共中央在朝鲜内战爆发后对时局的估计和对策,指出:我们看待当前国际形势,只有坚持 慎无根据,喜不麻木 的态度,才是正确的。目前,我们在外交上,要谴责帝国主义侵略台湾,干涉中国内政;在军事上陆军继续复员,加强海军、空军建设,推迟解放台湾的时间。周恩来同时还听取了萧劲光关于海军工作情况的汇报,表示同意海军制订一个三年建设计划。

显然,推迟进攻台湾只是因为在军事上遇到困难,而不是有意要参与朝鲜战争。全军规模的复员工作也没有因战争而停止,海军三年计划还在制订过程中。

6月初,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为了争取财政经济情况的基本好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保存主力的基础上,要进行大规模复员。拟将540万军队分两期复员,力争把全军的定额压缩到280万到300万人。6月30日,按照预定计划,中央复员委员会下达了由军委主席毛泽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共同签署的《军委、政务院关于1950年复员工作的决定》,正式开始了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复员工作。这些情况说明,战争之初,中国领导人的注意力尚未转移到朝鲜问题上来。

美国全面卷入朝鲜战争以后,特别是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以一切可能的手段援助韩国的决议以后,中国才开始重视朝鲜战局问题。这时,毛泽东一方面指示中央军委讨论调整战略部署,加强东北边防,一方面开始考虑中国如何对待朝鲜战争的问题。不过,直到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以前,中国军事部署的基本方针属于战略防御,即使在万不得已时出兵朝鲜作战的想法,也是出于战术角度的考虑。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由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于7月7日和10日两次召开国防会议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军委于7月13日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已作为国防机动部队的第十三兵团(辖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军)和在齐齐哈尔从事农业生产的第四十二军及3个炮兵师、1个高炮团、1个工兵团,共计2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8月上旬,边防军全部到达我国东北靠近朝鲜边境的地区集中,并开始突击整训。

8月下旬,中央军委又采纳聂荣臻代总参谋长的建议,决定抽调在华东地区准备用于解放台湾的第九兵团(辖第二十、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军)和在西北地区刚刚结束剿匪作战的第十九兵团(辖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六十五军)分别集结津浦、陇海两铁路线,以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在东南沿海地区也作了防备台湾国民党部队登陆袭击的部署。从参加这两次会议的人员、会议决议的内容看,这时中国考虑的重点只是加强东北边防,防止敌人打进来。

为了保障大城市和工业基地安全,中央军委还制订了防空计划,将3个航空兵师、15个高射炮团和1个探照灯团,分别部署于东北及沿海大城市,担任对空防御,并决定将东北地区南部的部分工业设备和战略储备物资向北迁移。

9月7日深夜,被外交部紧急召回国的驻朝临时代办柴成文向周恩来汇报了朝鲜的战况。周恩来曾问道:万一情况有个突然变化,如果需要我们出兵入朝作战,你看会遇到什么困难?提出这样的问题,也说明当时中国领导人的确已经在考虑出兵朝鲜的问题了。

尽管如此,此时与美国军队对阵,特别是入朝作战,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还是以防万一的考虑,是整体战略防御中考虑的一部分,而不是已经确定的作战方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