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一 开国大典(2)

8月9日至14日,北平市举行第一届市民代表会议,会上又作出整修天安门广场的决议。遵照这个决议,北平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制定了天安门广场整修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四项:一,整修广场场地供群众集会用;二,修补东西长安街道路供游行的群众队伍和阅兵式军队通过用;三,粉刷天安门城楼;四,在天安门广场最适合的位置设计并修建与天安门城楼顶一样高的旗杆,供大典时升国旗用。四项任务中的第四项为重中之重。全部整修工程必须在9月份完成。

整修天安门广场场地,主要是靠北平市各界群众义务劳动实现的。

共青团北平市委筹委会和北平市学联,要求各校在9月10日星期六下午组织4300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义务劳动。消息在报上和各学校一公布,两天时间内,就有18000人报名。各校只好采取抽签办法决定谁能参加。抽到的笑逐颜开,没抽到的很着急,有的同学忍不住哭了。

9月10日下午3点,劳动开始。《人民日报》发表《新的开始 记北平学生参加修筑天安门广场》一文,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文中写道:

在欢乐的锣鼓声中, 北平青年建设队 、 星期六义务劳动队 、 劳动服务队 、 建设人民首都 的旗帜迎风矗立,几千支手愉快地举起锄头、锹、镐,挖松了泥土,拉起了石头,拔除了青草。尘土在习气,歌声在飘荡,抬土的人用赛跑的速度在飞奔。一个个土坑迅速填平,几千支脚把土踏实。不到3小时,方才两片面积占了19980平方米,高出马路半米的满是青草乱石、七高八低的荒地,已变成了几乎和马路一样平、略微向两旁倾斜的一片光滑眉眼舒展的广场了。

在广大学生的影响下,北平市各界群众纷纷来到广场,参加义务劳动,广场很快就旧貌换新颜了。

广场旗杆修建一波三折

修建旗杆是整修广场工程四项任务中的重点,完全由专业人员承担。市建设局相关技术人员主持这项工程。当时提出要求:国旗自动升降,升旗时间要同国歌演奏时间相协调,国歌奏完,旗升到顶,并自动停止。原来,中央要求旗杆要与天安门城楼顶等高,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时间紧迫,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作些变更。

技术人员到自来水公司选了四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用钢管,套起来焊接到一起,只能做到22.5米高,报经上级批准后,按这个修建。施工人员日夜加班,靠搭脚手架,把22.5米高的旗杆树起来,在底座上固定牢,同时安好了自动升降装置。在装上旗杆前,对这套装置进行了仔细认真的调试,基本做到了正常运行,时间上也符合要求。

为了能在天安门城楼上操纵开关,他们又在修补天安门前东西长安街道路时,预埋了一根横穿马路的钢管,导线通过钢管横穿马路,沿金水桥越过金水河,从城楼东南角引到城楼中央,在那里接一开关按钮。经过多次试验,确认自动装置运行正常了,施工人员才撤除了旗杆四周的脚手架。

9月30日,在正式启用前,技术人员作最后一次试验。没想到的是,旗子升到顶了,马达还在转动,结果旗子绞到杆顶的滑轮里撕破了,卡在里面退不下来。这时,脚手架已经拆除,无法修理了。

这下,可急坏了大家,马上向建设局领导报告。很快,调来了组建不久的消防队。可消防队架起的云梯比旗杆顶还低好几米,根本够不着。这时,有人急中生智,提议找来两位善攀高、在当地颇有些名气的搭彩棚的高手。哥俩到现场一看,二话没说,冒着危险从云梯爬过去,再攀到杆顶,把旗子从滑轮里取了下来。

技术人员又连夜进行多次试验,直到10月1日凌晨,终于有把握保证升降装置正常运行了。但是,他们还是怕 万一 再有意外。经报请大典指挥部批准,又准备了一套保障措施,即:开会时,让一人守在旗杆下,万一再发生旗子升到顶自动装置不停的情况,便立即手动切断电源使升降装置停下来;另一人守在天安门城楼安装开关电钮的三角架边上,以便从技术上保障升旗顺利完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