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一 开国大典(1)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30万军民在天安门前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伴随着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那激昂奋进的旋律,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接着,毛泽东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声音传遍天涯海角,震撼神州大地。从此,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关于新中国国名的讨论

为了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这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的诞生,中共中央拟于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中共中央对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十分重视。1949年7月1日纪念党的第二十八个生日后,就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彭真、林伯渠、聂荣臻、李维汉任副主任。经过充分讨论研究,拟定开国大典由三大议程组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人民群众游行。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了极其民主而和谐的气氛。从《共同纲领》、政府组成,到国名、国旗、国歌、国徽,无不是经过反复的讨论,按会议程序表决通过的。

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中原本提出的是建立 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直到最后一天的讨论,清华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张奚若提出置疑。他说,他和几位老先生都觉得这名字太长,不如就叫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好。有了 人民 ,就可以不要 民主 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何况, 民主 一词democracy来自希腊字,原义与 人民 相同。于是,经过层层讨论和表决,终于采纳了这个提议,确定新中国的国名叫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能不能简称 中华民国 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政协筹备会第三小组在起草《共同纲领》时,使用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 的表述方式。周恩来对此作过解释,说主要是考虑到 中华民国 已经叫了38年,一下子,怕有人不能接受。

对 中华民国 这一简称的使用,大家有不同看法。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周恩来和林伯渠极为慎重,联名设午宴邀请30位辛亥革命时期的前辈征求意见。这些都是追随过孙中山先生的老人。反复交换意见以后,大家终于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中华民国只能代表旧民主主义,二者不能混淆,因此不能用其作简称。

这样,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所有大会文件中,统统去掉了 (简称中华民国) 几个字。

整修天安门广场

在开国大典筹委会确定的三项议程中,无论哪一项,首要的问题都是选定场地。最初选择场地时,曾考虑到天安门广场和西苑机场两处。经过周密对比研究,最后选定了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原本是皇家专用的一块禁地,是不许老百姓通过的。开国大典前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中华北门及其东西两道南北走向的红墙之间,直到金水桥前凹形的空场,其南北长百余米,东西宽七八十米,远没有现在这么宽大。

1949年3月下旬,北平市人民政府曾组成清运委员会,动员党政军民学商各界对全市积存多年的垃圾进行大清除。据估计,当年北平市区的垃圾有数十吨,不仅偏僻的地方堆着垃圾,连大街小巷,甚至天安门广场,也堆着垃圾。市清运委员会动员市民和学生义务劳动,突击清运垃圾。当时规定,无论公家还是私人的各种能载物的车辆,凡空车出城,都必须先载运垃圾。

从3月下旬到6月底,九十多天里,经过清户、清巷和清理大街及重点地区两个阶段,从市区清除垃圾几十吨,天安门广场也得到初步清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