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例子与前面的“传话游戏”、“看图游戏”似乎扯远了,但其反映出的原意、原始事实、真实面貌在加工、演绎和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的机理却是大同小异,只不过是“有意而为”或极端化的程度与后果、隐含的背后动机已是不可相提并论。在演绎的整个过程中,从个体到群体,每个参与者、每个环节都在发挥出不同角色的作用,无限引申或缩小,相互影响或推动,层层演绎的结果最终使初衷或现实事物逐渐变得面目全非甚或不可思议。
真相+干扰(经验、偏见、情绪、利益、好恶等)=表象
为什么真相总是容易被掩盖或扭曲?这就是干扰的结果。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经验、偏见、好恶、情绪、固有的思维方式、利害关系等都是干扰。表现的形式我们也大都可以从中国的成语与典故中找到对应关系,如捕风捉影、牵强附会、上纲上线、添油加醋、以偏概全、众口铄金、断章取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等。
——聆听能力的内在缺陷。并不是说我们的“耳朵”这个器官有什么问题,我们能够很清楚地听到别人传的话。但我们常常是“听到了”但没有真正“听进去”,做不到一字不漏地复述别人的原话,在听的过程中因不专心、缺乏足够的注意力或自以为不重要、“我早就明白啦”“不用你多说”等导致漏听、错听。
——沟通、思考过程我们常常会加上自己的经验、偏见。这些经验和偏见让我们不愿听到自己感觉不舒服、不愿去想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东西,自以为是,擅自修改原意或原始事实,将它转化为我们自己可以接受的语言、观点或事实,用自己固有的看法套在变化了的事物上。
——情绪与好恶影响对真相的接受。这种情绪有暂时的也有长久的、有乐观的也有悲观的,有狂热的也有抑郁的,高兴时万事皆好,不快乐时好像世界末日来临,还有刻骨的仇恨或盲目的崇拜,都有导致被假象迷惑或是长久性歪曲真相的可能,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评判搀杂着水分。譬如上司一句善意的批评,心情自然不爽,不去反思自身问题所在,而是想着“他老与我过不去,是不是有意整我”、“他对那几个同事就是偏心”、“我干了那么多活儿,他都看不到”、“我不是他的人,所以他才故意找茬刁难我”。牢骚满腹,并最终演绎成“我在他手下没办法干下去”。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不能或不肯说出真相。为什么不能或不肯呢?归根结底,在利害冲突上。自己说出实话,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虚实。或者,让别人知道底细,也容易比自己抢先一着。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假话里掺杂实话,实话里掺杂假话,提高我们做正常人、进行正常沟通的“运作成本”,让求真变得格外艰难。或者为了某种利益,明知事实却偏偏歪曲真相,甚至把此当成一种谋略,阴暗面的背后是一个“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