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鸿桥管理散文
物质过剩的时代,文字也过剩。不全是因为多得读不过来,而是言之有物、真有价值的好东西不多,往往给人以铺天盖地、垃圾成堆的感觉,故而我更留意文学圈子以外的文字。有一本名为《深交所》的金融企业刊物,进入我的必读名单,说不定在哪一期上就会有惊人之作,或佳品妙构,文境深湛;或材料新奇,有益有力,或文笔别有手眼,出语不凡,饶有智趣……这样的刊物看似在论述经济现象,其意蕴却涵盖当代社会,常能提出一些敏锐而有价值的思想。
也就是在这本杂志上,我读到了陈鸿桥先生的《魔鬼在细节》、《敬业的口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财富》、《干中学,学中干》、《坚持》、《没有任何借口》等文章,是在当今文学刊物上很难见到的有真内容的文字。这些文章不仅是优美的散文作品,还具有功在长远的意义。
商品时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不断发展,出现了难以尽数的新观念,人的价值标准也开始变化,彻底摧毁了传统的信仰主义。现代人很难再被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所控制,思想体系的没落导致心灵的、理想的、抽象的东西的没落,精神上有一种无依无靠的飘泊感。这就是现代人的特点,需要的是物质现实,直接经验,而不是以理想和信仰为基础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作为社会生活映象的文学作品,相当多的是表现得无所适从,没有力量剖析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深感思想贫弱,对现实无能为力。于是就蜷缩进自己的肢体或主观意象里,自恋,自虐,自我夸饰,以逃避对生活的判断。这样的文学环境恰恰凸显出陈鸿桥管理散文的价值,他的文字就是要逆风飞扬,把当今爆炸般庞杂的信息融进自己的思维,“高一层着眼,深一层存心,远一层设想”,将心血的体悟,哲学的理解,转化成独到的真知灼见,提出并回答了一些尖锐的急切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比如,现代人惧怕边缘化。边缘化意味着淘汰、失业、贫穷,在一个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商业社会,一个人突然变得无足轻重,不被社会所需要,便陷入了一种生不如死的境况。而当下最流行的却是“打工”思想。“打工”——就是给别人干活,纯粹是为了赚钱,养家、养房、养车,积极不是风气,消极可以理解。得过且过,斤斤计较,能偷懒就偷懒,能投机就投机,只要能拿到钱就行。我们也无须把这些人估计得太坏,假定他们都做到了90%,达到良好以上,结果又如何呢?陈鸿桥给出了一个算式:
90%×90%×90%×90%×90%=59%!
每天或每个人都减一点成色,递减下去的最终结果竟然是不及格或者更坏。更不要说还有层出不穷的坑蒙拐骗,花样翻新的假冒伪劣,触目惊心的渎职浪费,连三并四的灾难事故……陈鸿桥列出的是一个古怪的算式,却发人深省,符合中国国情,只要翻翻中国企业的成长史,便一目了然地验证了这道算式:“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年左右,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代表中国科技产业前沿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的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不到9%。”这些企业在刚创建的时候哪个不是红红火火、信心百倍?
由于眼下“老字号”又吃香了,有人把企业连干带不干的时间摞在一起,也凑出了不少“百年老店”、“百年老厂”。可真正具有“百年文化含量”,承载了“百年国情”的企业又有几家?百年是怎样的一种分量?随便举个例子,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尽管气量狭窄,毁誉参半,曾质疑过资本主义,也信奉过反理智主义,却仍然被称作“现代美国公司的缔造者”,他发明的T形发动机轿车“改变了美国文化,让数百万人都能使用大众化交通工具,具有流动性。”
同企业一样,现代人防止被“边缘化”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敬业。然而我们喊敬业已经喊了许多年,却始终没有形成敬业的社会风尚,为什么?陈鸿桥先生大量取证,其思考由表及里地深入到生活的潜规律之中,将获得的知识信息提升到新鲜的理论层面,提出“敬业是快乐的,敬业的口碑是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财富。”奉行实用主义,只追求眼前实惠的人,常误以为敬业是提升了公司的价值,对老板有更大的好处,殊不知敬业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不敬业只“敬钱”,“钱”也难以惠顾你。因为“钱”要依附于“业”,“业”不强何以生“钱”?当今信息世界是透明的,是扁平的,每个人面临的生存和竞争压力大同小异,如果你又不是天才,将怎样胜出?所以敬业精神应当被视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处事之道,尽管你可能永远不会成为天才,通过敬业却可以使自己成为“专才”,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找到了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凭这个口碑就可以走遍天下,成为个人的护身符、无价之宝,永不会失业。
同时,敬业者又都善于发现学习的机会。而学习的机会中常常包含着发财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说得更直接些,在这个竞争激烈、淘汰神速的商业时代,现代人的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是个人为提高自己的工作市场价值而进行的投资。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地学习。”学习就是最好的管理智慧和工作智慧,智者无不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每一天至少有一个对某个人是有用的机会,每一天的某个机会就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也绝不会再来的机会,当你精于算计,事事计较,把多干活、干好活的机会推给他人的时候,也就把学习甚或是成功的机会让给了他人。相反,“当一个人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在多干活、干好活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体验到干活好的乐趣,从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从思想与业务同进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只可惜,现在的社会风气是追求另一种行乐,讲究享受生活而不是创造生活。浮躁,轻狂,虚饰,空话套话废话满天飞,“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今天越发的变本加厉。因此也更需要敬业的环境和实践。是价值观影响了现代人的道德观,而一个人的道德观是无法分成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缺少个人道德的社会,也不会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陈鸿桥的散文从经济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审视的却是社会共性现象,充实有力,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