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悄然扛起时代使命

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思想和社会知识相结合,就相得益彰。民族的成长需要阵痛的历炼,青年的成长需要时间的考验。

主题词:考验 激情 新生代

“80后”这个年轻的群体经受了他们短暂的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他们勇敢、无私和坚强的青春形象,令整个社会动容:他们在废墟的烟尘中,在紧张的奥运日夜里,参与了广泛的志愿行动;他们在网络上为灾区筹款募捐、为奥运圣火传递鼓劲壮威;他们在天安门广场喊出让所有中国人振奋的“中国加油!”;他们挽起袖子捐献热血,给中国注入了阳光般的温暖……

“80后”身上曾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一群“活得轻松”的人,享受改革开放和大国崛起的成果,在父辈的荫护下快乐成长;一群“被宠爱惯坏”的人,集全家关爱于一身,强调自我价值和个性张扬;一群“物质主义”的人,吃着洋快餐长大,喜欢在虚拟网络中快意恩仇,而缺少责任和义务……

始于2008年,社会和媒体对“80后”开始广泛认可,对他们的认识和宣传开始进入主流趋势。

随.笔

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最大不幸。每一代人的登台,总有些标志性、引人注目的亮相事件,借以展示其立场和价值观。如果说奥运火炬传递遇挫,让这代人亮出了强烈、理性、开放的民族情感,向世界喊出了新的“五四宣言”,那么,抗震救灾就让这代人全面亮出了自己的爱心、坚强和责任感。奥运的声援和奉献,是他们社会主人的全新亮相;对“藏独”的抨击和批判,显示了他们庄严的国家情怀。

公民意识是“80后”与前代人最不同的地方。他们能动地投入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中,不仅出于本能的人道同情和爱国情感的驱动,更是公民精神的具体体现。这一代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较多地受到了自由、平等、博爱等文明思想的启蒙。尤其是近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意识正在形成。其自发、自觉和与政府间的有效互动,宣布了新一代公民的成熟。

在多元的信息和传播语境中,做出甄别并选择自己的独立立场,在开放的公共参与和实践中,最终亮出自己的成熟。人们常认为“新生代”们特立独行、标新立异,强调自我中心,其实,这些被视为“贬义”的东西,或许正是上一代人所不具备的个体价值的觉醒。

社会学家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每10年分成一个阶段加以研究。大约10多年前,国内知识界曾经有过一场声势不小的“人文精神大讨论”,核心问题是:市场经济是否会导致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膨胀,人文精神萎缩,乃至出现社会性的信仰和道德危机?这是西方自启蒙运动以后全社会持续为之焦虑的问题。“80后”的新生代正好充当了中国这一社会转变期的新角色。

对于在资本全球化、互联网和短信中成长起来的“80后”来说,2008年是他们的“成人礼”。其他时候,这样一系列事件可能引起他们的异见或不满,甚至因之非难政府。但今年的种种混乱状况,却让这些对民族苦难史并无多少了解的青年人补上了一课。这样的经历像一次洗礼,能帮助他们重塑人格。这一年也许不能完全地改变他们的世界观,但能帮助他们从偶然到必然,逐步形成集体意识……而爱国主义就是集体意识的重要部分。208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计划经济时代养成的政治意识和权力崇拜,在他们身上,逐渐转变为平等和自由的意识,这是社会文明的最大进步。正像巴金在《随想录》中说:“今天的孩子当然也不是鸭子,即使我们有十分伟大、极其崇高的理想也不能当做‘饲料’使用吧。要是作为‘饲料’,再伟大的东西也会走样的。”如何让“80后”奔涌的公共参与热情和爱国激情处在可控范围内,让他们在适应社会中健康成长,是对执政者的一个考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