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不能产生英雄的军队,但和平年代离不开军队的存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应世界和平的态势而生,使军队的存在理由更加宽泛。
主题词:军事 暴力 安全
2008年中国无战事。军队参加的所有活动,都属于非战争军事行动。
非战争军事行动也称为国家安全保障行动,目的是保护国民,稳定社会,其评价的标准不以歼灭敌人为准绳,而以保护了多少生命和财产为目的。像奥运安保的目的不是捕捉恐怖分子,而是保护运动员和观众,维护整个竞赛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安全。
从中国军队的创始人提出军队要成为“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到近年提出军队要为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及至颁布《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对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任务、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关系、动用军队的权限和程序、军地联合指挥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其中特别指出了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五项主要任务:1.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2.保护重要目标安全;3.抢救、运送重要物资;4.参加道路(桥梁、隧道)抢修、海上搜救、核生化救援、疫情控制、医疗救护等专业抢险;5.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险情、灾情。必要时,军队可以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灾后重建等工作。”灾区救援与战场作战虽然不同,但指挥调度却异曲同工。军队连续进行抗击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救援、支援奥运安保等项非战争军事行动,显示出非战争军事行动正在成为国家运用军事力量的主要方式。
美国陆军《作战纲要》首次论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其含义是:美军将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参与国际维和、强制维和、人道主义援助、反恐怖、禁毒等不涉及战斗的军事行动。
2001年,美军《联合作战纲要》具体列出18种非战争军事行动样式:军备控制;打击恐怖主义;对禁毒行动的支援;执行制裁;强行隔离;确保航行和飞行自由;国外人道主义援助;国内支援行动;国家援助;非战斗人员撤离行动;和平行动;护航;救援行动;显示武力行动;打击与袭击;对暴乱行动的支援;反骚乱行动;后果控制。
这个纲要的核心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实现某些战争行为难以实现的控制目的。将不打仗、不杀戮、不征服的军事力量,运用于除战争行动之外的其他所有军事行动。
随.笔
在动用非战争军事行动方面,全世界主要国家有共同的行为。但中国军队同西方军队又有所差别。比如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常常比纯粹的军事行为慢上半拍。美国有1500余架运输机,11支航母编队游弋世界,并控制着世界上16条海上战略通道,但当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发生后,面对国内的灾难救援,竟然迟缓和乏力,为此饱受国内舆论批评。对此,美军置若罔闻,美军南方总部司令、四星上将在回答媒体对军队救援不力的指责时说:军队的所有装备和训练都是用于进行战争的,不是用于救灾的!
著名的《世界政治》一书中这样描述:“国家制造战争,而战争制造国家”;“征服与继续征服是大国存在的状态”;“防止被征服则是小国存在的状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武装力量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共同趋势,许多大国都把军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作为军事变革的重要方面,不断强化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所以,发现非战争军事行动背后的短板和软肋,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世界发达国家陆军平均每万名官兵装备直升机在100架左右,我军的指标大大低于世界军队的平均水平。汶川大地震使地面交通网线严重受损,直升机可大显身手,但由于直升机数量少,450多架运输机中,半数以上为老式俄制飞机,约500架直升机也远非所需,救灾突击力量存在明显缺陷。而美军对“卡特里娜”飓风灾害的救援行动虽姗姗来迟,但因为拥有大量直升机,一旦到位,24小时内就进行了超过1000架次的起降。其航空管制能力超强,指挥大密度和高强度的空中行动得心应手。
远程投送能力是衡量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保持军事行动主动权的基础。国内救灾的兵力调动,可以依托国内公路网、铁路网,动用各大航空公司的空运力量,但总体上投送能力不强。此次救灾中,我国有9种型号的15颗卫星为救灾提供支援,但其中遥感遥测卫星不多,特别是最初几天灾区上空阴云密布,通过太空了解灾情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我国成功进行了载人航天飞行,开展了嫦娥探月工程,但在轨卫星数量少、军用卫星数量更少、探测感知手段不多、能力不强,以及缺乏适用于震区复杂地形的通信设备等,在救灾过程中显露突出。远程可持续后勤保障能力也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