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版前记(2)

中国这个社会,历史的负累太重,很快就把每一代的青年都拖了下来,不独蒋经国一人的命运如此。我初有知识时,就听到了袁克定的故事;那位公子,急于要做皇太子,甚于曹子桓,而学识文艺,却又差得很远。袁家另外一个有名的公子袁寒云,我认识他时,不过四十来岁,在上海做做诗,写写字,玩玩女人,抽抽鸦片,自比曹子健,小有才名而已;老式的大少爷派头,不足道也。后来,我们所知道的(民国初年)四公子:卢筱嘉(军阀卢永祥之子),就像戏台上的花花公子;段宏业(段祺瑞之子),只会下围棋,都是要不得的。比较好一点的,要算张孝若(实业家张謇之子),但在发展实业上,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成就。张学良一生,既荒唐,又胡闹,后半截落得这场莫名其妙的结局(指遭蒋介石软禁数十年之事),也可说是自作自受。蒋百里先生有一回谈到张学良的故事,他形容这位公子的神经过敏,丧魂失魄的样儿,不禁为之失笑。孙哲生(孙中山之子孙科)这一位公子,要算懂得一点事,读得一点书,有点政治家的风度,然而,也逃不了公子的性格。莎土比亚的名剧中,有哈姆雷特王子其人的,也许公子阶层的人,逃不了这么一种闪电型的性格吧!

要把第二代的公子教育起来,原是儒家政治理想之一。教育“太子”使之成材,于是为之相而行其道,这就不以致太平。不过,诸葛亮毕竟扶不起刘阿斗,“此间乐不思蜀”,这样的第二代,正是政治上的悲剧!近百年中国政治史上,真正把第二代人教育起来的,也只有曾国藩一人而已。(曾国荃那一家就不行了。左宗棠和李鸿章,也不曾把下一代教育起来。)曾国藩可说是有气度的人,他把曾纪泽教育得比自己还胸襟开朗些,最不可及,我们只要接近曾家的四围人物,都还有点曾氏的气度与学识(如吴兴的俞家、江家,上海的穆家),该是最了不得的成就。

我们读了蒋氏(蒋介石)的传记,他们那一群人,似乎也在以曾国藩自期。以蒋氏(蒋介石)的地位、声望和时机,自可以和曾氏争历史上的地位。然而,他之为人,既无以继孙中山的大业,连做一党的领袖,都不十分成器的。这位在莫斯科吃黑面包成长的公子,照理应该比吃白面包的曾纪泽高明一点。一开头颇有那么一点气概,连毛泽东听了都吓了一跳。谁知越变越不成,越变越成为他父亲的儿子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