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经济强省关键在于转变增长方式(2)

要把“海上山东”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开发两个跨世纪工程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为山东下世纪的发展增添后劲。

(三)发展县域经济问题。从秦实行郡县制到如今,已延续2000多年,县仍然是一个关键层次。县是城乡结合部,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山东“八五”以来县域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2个多百分点,去年县市以下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省的85%左右,县级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58%左右。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此,一要靠县里同志的努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技术、市场等优势,做好结合的文章,着重解决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问题。二要大力支持县里的同志大胆工作,为他们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省里要搞一些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问题。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我省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由九十年代初的26 7%上升到32%,城镇人口达到2800万。但我省城市化进程与整个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广东、浙江等省相比,还有差距。实现向强省的跨越,必须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真正强起来,以此带动全省经济素质的提高。城市是一个大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要从全局、总体发展上加以考虑。总的要求是,注重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注重推进城乡一体化,注重建立完善大中小城市与重点乡镇相结合的城镇体系,争取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城市化区域。积极培植和发展城市产业,繁荣城市经济,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尤其要搞好再就业工程,尽量使大家都有活干。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重视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特别是青岛市的龙头作用和济南市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妥善解决城市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今年以来,到省委、省政府上访的群众,城市的占了一半,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大问题。我们要增强城市意识,掌握城市工作的规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做好解释说服工作,防止矛盾激化。

(五)实施科教兴鲁战略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靠科技,靠教育。要把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作为重点,有选择地对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产业、精细化工、生物工程、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和技术开发,提高我省经济的科技含量,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科技推广网络,培养科技带头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工业要向科学技术要产品、要市场、要效益、要发展,多搞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多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普及提高基础教育,抓好高等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更多地培养改革和建设的适用人才。大力培养拔尖人才。一个拔尖人才,可以带起一支队伍,形成一个优势学科,提高一个领域的科研水平。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专家。不仅要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更要注意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相信他们,依靠他们,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六)促进平衡发展问题。要坚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方针,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必须把促进平衡发展的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促进共同富裕。现在全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东西部差距也比较大,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有的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6700元,有的地区还不到2500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县市达到26000多元,最低的县不到2000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