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经济强省关键在于转变增长方式(1)

建设经济强省关键在于转变增长方式

这是吴官正同志在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发言的一部分。

(1997年7月10日)

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全省经济的整体素质。今后我们的经济工作,要围绕强省做文章。有几个问题与同志们商量。

(一)加快农业发展问题。山东农业连续十几年丰收,今年小麦总产又创历史最高水平,形势很好。但农业基础仍比较脆弱。对农业决不可忽视,更不能放松。当前旱灾很严重,要千方百计抗旱保苗,适时补种、扩种,争取全年有个好收成。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我感到有几个问题要解决好:一是发展产业化。这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我省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应进一步总结、推广。产业化有多种形式,总的是要把种养、加工、销售、科研连为一体,把农户与市场连为一体,形成规模和产业优势。二是处理好粮与钱的关系。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多搞一些高收益的经济作物,既保证主要农产品增产,又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发展特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好路子,要选准项目和产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要上规模,有特色无规模难成气候;要靠科研,不断开发新品种。要注意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搞活流通。目前流通滞后,每年都有一部分农副产品卖不出去,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甚至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要高度重视流通,坚持生产、流通一起抓,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主要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搞活流通。现在,全省常年从事农副产品流通的农民约有200多万人,这是一支了不起的流通大军,是搞活农村流通的希望,应当进一步扶持、壮大这支队伍。搞农业结构调整,要先考虑市场和流通问题,用流通引导生产、促进生产,防止出现“谷贱伤农”、“果贱伤农”、“菜贱伤农”现象。要坚决按照国务院的有关政策,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保护农民的利益。四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坚定不移地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放心。不能脱离客观实际、违背农民意愿变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农民负担过重是当前挫伤农民积极性的主要问题,要严肃纪律,落实责任,加强督促,限期解决。

(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强省目标的要害。首先,要努力开阔视野,站在山东看全国、看世界,站在全国和世界看山东。有些产业、产品在省内可能有优势,但拿到全国和国际上就不一定是优势。应当多搞一些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增强我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占有率,拓展发展空间。其次,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好现有企业与新上项目的关系,把住投资这个关口,主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处理好集约化经营与扩大劳动就业的关系,既坚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地吸纳劳动力就业;处理好全省发展与各地区发展的关系,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地区的产业方向和重点,避免产业雷同化。第三,从最终产品搞起。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是必要的,但更要重视最终产品的生产,有选择地从后道工序搞起,从后往前延伸,促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结构的调整。这样,投入回收快,消耗低,效益高。第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理顺流通体制,加快流通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积极发展农贸市场、商业零售、饮食服务和文化娱乐业,把市场搞得更活。第五,强化政策导向,集中力量,集中资金,确保重点。我省有不少好产品,但真正形成规模、市场占有率高的并不多。要通过重点扶持、政策引导,使名牌产品的规模迅速膨胀,逐步建立起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和产品体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