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政权站住脚跟后,面临如何使俄罗斯迅速崛起,使它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问题。由于苏俄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包围,再加上自身经济落后,这个问题十分突出地摆在共产党人面前。
最初人们认为,通过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世界苏维埃联邦,就会走上强盛之路。并且相信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很快就会爆发,理想即将实现。1918年,布尔什维克党积极推动德国无产阶级革命,结果没能成功。1920年夏,红军攻进波兰,再次燃起世界革命的希望。1920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主席台上挂着大幅地图,展现着红军进攻、革命向西扩展的大好形势。代表们热切盼望苏俄打向德国,点燃欧洲革命。但是红军在1920年8月受挫败退,世界革命的前景日趋渺茫,苏俄必须另寻强国之路。
布尔什维克党转而注意到自己国内实行的军事共产主义政策(有人把它翻译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是在国内战争全面爆发后,通过国家颁布各种法令来实施的。政府颁布了粮食征集制(有人把它翻译为余粮收集制)法令,要求农民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并组织征粮队下乡。通常征粮队由十多人组成,每名队员都带有武器,小队则配有机关枪。征粮队经常采用武力手段,以确保征粮任务的完成。在城市,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统一集中管理。排斥市场贸易,对粮食和日用工业品实行配给制。实行劳动义务制,规定全国所有成年人都必须参加劳动。苏维埃采取这些政策,最初被认为是临时性的,是为了满足国内战争的需要,才采用军事强制手段把所有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控制在国家手里的。后来认为它就是共产主义政策,苏俄可以通过它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建成强大的俄罗斯。
1920年年底,当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时候,政府非但没有放松干预,反而加强了控制。粮食人民委员部甚至建议由国家直接组织农业生产。春天,国家把种子发给农民,让他们按计划的规定进行播种耕耘。秋天,按政府的指标征收农产品。对违背者予以严厉制裁。一些人说:“1918—1920年所建立的那种社会体制是美妙的,真正是共产主义的。全部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私有制被铲除,私人资本主义被消灭,金钱已失去作用,物质财富的平均分配代替了资本主义的商业……只要有足够的物质财富,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成为天堂”。
内战结束后,农民不再接受军事共产主义政策。有些农民抱怨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还有人说,“在实行粮食征集中,懒汉和勤劳的人都被同样摊派,这太不公平了”。农民采取各种办法,对粮食征集制进行消极抵抗。政府征收粮食,他们就少种,让收成仅够自家活命。政府征用牲畜,他们在翻地播种后就把马匹杀死。政府不征收什么就种什么,例如不征收豌豆就种豌豆。许多地区还发生农民叛乱。连一直是党的可靠基地的喀琅施塔得也爆发了水兵兵变。苏维埃政权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之中。
列宁是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他不仅知道军事胜利并没有使苏维埃俄罗斯成为强国,而且清醒看到胜利背后的危机,看到采用强制手段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首先是放松国家控制,实行粮食税制,允许农民在交完粮食税后自由处理手中的农产品。租让某些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给外国资本家。允许私人和合作社租借国家手中的中小工厂和商店。进而允许一定限度的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同时恢复商品买卖,把商品、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巨大成果。农民现在多种地,多收获就能多得,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发展使居民生活改善,国家经济恢复,政局稳定。列宁总结这段经验后说:“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党的工作重心应由“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等方面”,“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上去了”。列宁:《论合作社》,《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7页。这表明,列宁认为苏俄可以通过新经济政策走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主要靠经济文化工作把国家建成一流强国。但是列宁由于受到生病和其他条件限制,没有具体讲清如何通过经济文化工作消灭敌对阶级,社会主义是否还有市场经济等问题。苏联如何建成社会主义强国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