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三篇(7)

有的藏民受反动宣传的影响,拿起大刀长矛对付红军。

叶剑英告诫部队,绝对不准还击。

由于部队较好地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许多藏民很受感动,积极动员躲在山上的群众陆续回家,纷纷把余粮卖给部队,甚至乐于为红军带路。

五、过草地,勇当开路先锋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经过艰苦的长征,于1935年6月中旬,在川西北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两军十万人举行会师庆祝大会,大家欢欣鼓舞,兴高采烈。

更可喜的是全国抗日民主运动已走向新的高潮,华北已成为抗日斗争前线,中华儿女奋起抗战。

中共中央根据这一有利形势,提出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领导和推进全国抗日民主运动。

但是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向党中央闹独立,主张红军向边远地区实行总退却,向川、康地区退却或南下。

党中央和张国焘之间,在红军前进方向和战略方针上分歧日益明显。

为了求得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中共中央于6月26日在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确定新的战略方针: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

会上经过讨论,张国焘勉强同意毛泽东、周恩来等多数人关于北上的意见。

中革军委根据这次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和作战部署,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

但是,张国焘回到理县后,立即变了卦,他致电中央,仍坚持南下,并在部队中散布不信任中央的言论。

其追随者向中央提出改组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的名单,竟然提出要张国焘任“军委主席”,并给予“独断决行”的大权。

中共中央拒绝了张国焘等人的无理要求,但为了照顾红军的团结,于6月29日任命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为军委委员,7月18日决定把原由周恩来担任的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让给张国焘。

张国焘勉强同意四方面军向松潘的毛儿盖前进。

在这期间,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与张国焘的态度相反,积极主张做好两军的团结工作。

他看到一方面军兵力消耗大,老干部保存多,就从大局出发,建议从一方面军抽调一批干部到四方面军工作。

张国焘也点名要叶剑英等一批领导干部和参谋人员去四方面军。

7月下旬,党中央在黑水芦花召开政治局会议(即芦花会议),决定以原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总指挥,陈昌浩兼政治委员,并应四方面军领导要求,派叶剑英、李卓然等到四方面军工作,任命叶剑英为参谋长。

叶剑英告别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带领红军总司令部机关的十余名作战参谋和机要干部,从黑水出发,去毛儿盖红军前敌总指挥报到。

从黑水到毛儿盖,中间要翻越海拔4500米的大鼓山,这是长征中最后一座雪山。

那时虽是7月炎夏,山下骄阳似火,但一到山上就寒气逼人。

抬眼望去,雪山顶峰银光耀眼,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叶剑英重任在肩,一路走一路想着,根据临走时毛泽东、周恩来的嘱咐,告诫战友们到四方面军那里,一定要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坚持北上抗日,要虚心学习四方面军同志的长处,主动搞好团结。

叶剑英一行经过艰苦行军,翻过雪山,来到毛儿盖。

这是诺尔盖大草原最大的一个村寨。

他在一户藏族同胞家里住下后,立即根据总指挥徐向前的意见,着手加强前指司令部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同时,准备攻打松潘。

然而,由于张国焘的阻挠破坏,红军在这一地区停滞不前,失去了占领松潘、东出四川的战机,而敌军在这一个多月内,却完成了对红军围追堵截的部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