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国民党中央的核心人物,身兼十几个重要职务,但平易近人,一点官架子也没有。
他虽然在办公室里忙得团团转,但仍然抽时间热情接待了叶剑英,问寒问暖,亲切交谈。
叶剑英作了自我介绍,转达了张民达的意见。
他满口答应,顺手给王柏龄、邓演达写了一个便笺,介绍叶剑英去筹备处。
邓演达、王柏龄、林振雄等一见叶剑英,像迎接亲人一样,把叶剑英包围起来,七嘴八舌向他介绍筹备处的组成和分工情况。
急着要办的事情很多,如草拟学校章程和服务细则;制定第一期学生教练计划;选定和修缮校舍;聘请教职员;招考学生;其他还有购置图书、器材,确定校服样式,等等,也都需要很快操办,一个个难题摆在面前,大家正忙得不可开交。
王柏龄特意引见叶剑英拜谒了蒋介石。
蒋介石听王柏龄说叶剑英是他的得意门生,从上到下扫视一番,简单问了问出身、履历,连连点点头说:“这个,好,好。”
王柏龄告诉叶剑英在筹备处给他当助手,主管教授方面的事。
叶剑英对这位颇为赏识和重用他的“尊师”相别数年不甚了解,相处久了,对他的所作所为有些看不惯,但在表面上,仍注意维持彼此的关系,不致破裂。
在叶剑英心目中,邓演达与王柏龄相比,则完全是另外一种人。
很早以前,他就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后来成为国民党坚定的左派。
孙中山、廖仲恺十分器重他,曾想委任他主管教练部,但他自觉资浅才疏,极力推荐李济深担此重任。
他为人正直,威而不猛,严而有信,一丝不苟。
叶剑英很敬重他的品德才干,凡事多向他请教。
邓演达也很欣赏叶剑英,两个年轻的革命军人始终保持着亲密的友谊。
从1921年孙中山在桂林整军到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这一段革命历史,叶剑英是个积极参与者,有切身的体验。
他在回忆中,把这一段实践活动看做是孙中山建军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熟时期。
对这段历史,叶剑英是这样评述的:“1921年至1924年是中山先生的晚年,也是中山先生一生思想的最高峰。
在建党方面,中山先生坚决排斥了右派势力,改组国民党,制定了三大政策。
同时,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了建军、建立根据地的工作。
“中山先生在这一段时期,根据过去几十年革命的经验及当前情况,了解到要想革命,非有革命的武装不可,不能光靠暴动和运动旧军队倒戈的办法。
因此,在桂林独秀峰下开始了整军。
“可是那个时期,主要是依靠个人的整军方法,让个人能接受革命思想,了解三民主义,还没有从建立革命的军事制度去保证它。
1922年,中山先生回到广州后,根据自己研究的苏联革命经验,以及和加伦将军在一起研究了苏联建立红军的经验之后,深深感到要实行革命非得有革命的军队不可。
这支革命军不仅每一个成员具有革命思想,也必须有革命的军事制度。
所以,后来下决心办黄埔军校,在军队中实行党代表制度,建立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形成了中山先生那个时期的比较完整的建军思想。”
九、为筹办军校四处奔走
筹办军校谈何容易!摆在叶剑英面前的困难一个一个接踵而来。
就说军校的校址吧,究竟放在哪里好?分歧不小,遇到许多麻烦。
当初,孙中山指定在黄埔岛上办校,但后来许多人不同意。
驻在广东的各派军事势力差不多都有自己的军事干部学校。
粤军有江西讲武堂,湘军、赣军、桂军、滇军也都有自己的讲武学校或军官学校,等等。
各派各系都主张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选择一所学校加以扩充,反对重新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