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毛泽东主张,在过渡问题上还应该给苏联人留点面子
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搞“穷过渡”,这是中苏犯过的通病。早在1939年,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八大上宣布,苏联进入了“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3月22日,苏联《真理报》发表了一篇极具诱惑力的社论。该社论声称:“十八大将作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伟大胜利道路的代表大会载入史册。共产主义!这个对许多人来说是不能实现的理想,对于我们,十八大的同代人,共产主义就是最近的明天。”随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苏联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但是,战争刚刚结束,即1946年,斯大林又满怀信心地宣称:“一个国家内的共产主义,特别是在苏联这样的国家内,是完全可能的。”22年后,中国人竟然也讨论起“一个县能否进入共产主义”的问题。
1958年前后,赫鲁晓夫关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调子越唱越高。莫斯科打算从1959年起,在12年内到达共产主义。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一大上宣布,苏联进入了“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时期”。
1958年3月,毛泽东看到一份报告,介绍了河南一个县改变落后面貌的事迹。这一事迹感动了毛泽东,他看后兴奋不已,欣然命笔,写了一篇《介绍一个合作社》的短文,登在6月1日的《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上,轰动了全国,把已经鼓动起来的群众的狂热情绪推向新的高潮。毛泽东相信,“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情高,干劲大。”“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他宣布:“由此看来,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毛泽东还对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说:“十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十年可以赶上美国,说‘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赶上英美’是留了五年到七年的余地的。”
于是,毛泽东同莫斯科为建成共产主义展开了竞赛。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甚至宣布,中国应该超过苏联,提早进入共产主义。他相信,中国人口多,现在有六亿,再过十几年就是八亿。人多干劲大,一干就会超过英国、美国。中国有这么多的人口,为什么不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他甚至在党内一次会议上说,在延安的时候,林彪对我说,将来中国要赶上苏联,当时我还不相信,我想苏联也在进步呀!现在我相信了。我看中国的共产主义可能提前到来,因为我们的方法比苏联的好,速度比苏联快,再加上有6亿人口和苏联的技术援助,当然应当走到前面去。①他甚至还说,苏联人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我们中国就不提这类口号。我们有自己的口号,中国的口号既“高明些”,又“快些好些”。②
苏共二十一大召开前夕,莫斯科公布了苏联的七年计划,其中规定:在1959年到1965年,苏联的钢产量将达到8600万至9100万吨,石油达到2亿3千万至2亿4千万吨,发电量达到5000亿至5200亿度,粮食产量将达到100亿至110亿普特。这个计划以其“空前巨大的规模”和“飞跃发展的速度”,摆开了“向共产主义迈进的雄姿”。1958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苏联走向共产主义的巨大步骤》的社论,介绍了苏联的七年计划。
毛泽东不知道苏联的计量单位1普特等于中国的多少公斤,连忙让人去查一查。经查,1普特等于公斤。
苏联七年计划的公布和苏共二十一大的召开,意味着莫斯科加快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步伐。毛泽东由此提出中国和苏联哪一个先过渡的问题。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