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斯大林的估计过于乐观,毛泽东则认为战争将长期化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40分,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部队迅速越过三八线,向南推进。28日,朝鲜人民军占领汉城。
不久,美国就介入了朝鲜战争。6月2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全然不顾联合国宪章关于不得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事务的原则规定,要求联合国成员国“援助”李承晚集团。当天上午,杜鲁门宣布,美国海军和空军应支持南朝鲜军队。这天夜里,美国第一批飞机抵达朝鲜上空。次日,又有大批美军飞机蜂拥而至,对三八线以南地区狂轰滥炸。7月1日,美军首批参战的“史密斯特遣队”在釜山登陆。
然而,对于美国的介入,斯大林并不在乎,他甚至认为,北朝鲜的部队“必须坚决地继续进攻”。南朝鲜解放得越快,美国“武装干涉的机会就越少”。就在美军抵达南朝鲜的当天,斯大林电告苏联驻北朝鲜大使什特科夫,要他报告朝鲜领导人如何看待美国空军对北朝鲜地区的袭击,“他们是否被吓坏了,还是在顽强地继续坚守?”①斯大林表示,莫斯科于7月10日前完全满足朝鲜人关于供应弹药和其他军需品的请求。
相比之下,毛泽东对美国的干涉却显得较为慎重,他认为,北朝鲜的部队必须注意防御。7月2日,受毛泽东委托,周恩来约见了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并转告说,战争爆发前,毛泽东同志就预见到美国很有可能出兵,但是没有引起朝鲜同志的足够重视。现在美军已进入朝鲜,人民军能否挫败美国的武装干涉顺利解放南朝鲜实在令人担心。毛泽东希望朝鲜同志应该加强对仁川一带的防御,因为美国人可能在那里或其他地方登陆,对人民军实行分割包围。周恩来还告诉罗申,为了以防万一,中国政府准备在中朝边境集结9个师的兵力。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军队将进行抵抗。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希望听取斯大林的意见,同时希望在这种情况发生时,苏联能够出动空军对中国部队给予空中掩护。
罗申很快将中共准备在东北集结军队的想法告诉了莫斯科,斯大林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他让罗申转告周恩来:在敌人越过三八线的时候,集中9个师的兵力,以志愿军的名义入朝作战,这是正确的。他表示,苏联“将尽力提供空中掩护”。
7月7日,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成立所谓“联合国军”。同一天,周恩来主持召开国防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保卫东北边防的问题,并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准备抽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的第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和在齐齐哈尔从事农垦的第四十二军,以及炮兵第一、第二、第八师等部队,共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保卫中国东北边防,在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但是,斯大林的乐观态度并没有维持多久。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人民军虽然顽强奋战,从北纬38度线一直打到北纬35度线。然而,随着战线不断向南推移,补给线也在延伸,长达300公里,海岸线的防御任务逐渐加重。除此以外,人民军还要顶住敌人的空中压力,保证军需品的供应。特别是美国的武装干涉逐步升级,美军派往朝鲜的军队不断增加,双方力量的对比逐渐发生变化,战争开始形成胶着状态。
7月23日,即人民军发起第四次战役的第三天,麦克阿瑟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递交了一份登陆计划,准备以陆、海、空三军配合,于9月在人民军后方实施登陆。8月28日,五角大楼批准了这一计划。
可是,就在当天,斯大林还让什特科夫转告金日成,“不要因为和外国干涉者的战争中没有取得连续的胜利而不安,胜利有时也会伴随着一些挫折,甚至局部的失利。”他相信:“外国干涉者很快地可被赶出朝鲜。”他还安慰金日成,“现在朝鲜并不孤立,他有现在和将来都将援助他的盟友。”①另外,他还就如何作战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