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崛起:世纪性的跨越(4)

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虽然姗姗来迟,但她却诞生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科学革命在英国虽然也比意大利晚了半个世纪,但引领近代新科学、新技术潮流的也是英国的伟人和平民。培根因其实验科学思想而被誉为“现代实验科学的鼻祖”,他的归纳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奠定了近代经典力学的基础。他是一个划时代的科学巨人。英国皇家科学院的成立,使科学事业从社会边缘走向了中心,预示科学即将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第一生产力作用。而政府实行保护专利政策,更促进了技术发明热潮的到来。可以说,17世纪是英国人思想最为活跃的世纪!

18世纪:农业和工业的革命

这种思想活力,很快就转化成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18世纪英国先后出现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以别的国家无可比拟的速度,将英国推上了第一个工业强国的位置。

农业革命始于17世纪后期,包括作物轮作和土地轮换制,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沼泽地排水与造田,草场漫灌技术,肥料的广泛使用,生产新技术,新作物的种植等,各种农业改革热火朝天。如著名的贵族改革家汤森勋爵提出了四年轮作制:头两年种大小麦等粮食作物,第三年种三叶草,第四年种芜菁。三叶草和芜菁既可增强土壤肥力,又可给羊作饲料,羊吃后排下粪便留在地里,又利于第二年种粮食。这样,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了,牛羊也越长越壮。据资料统计,18世纪中英国的谷物单产量大约是中世纪的三倍,15、16世纪的两倍,英国还成了粮食出口国。后来又培养了牛羊的优良新品种,致使18世纪里牛羊单体重量增长了一倍。有些热心人则致力于农业工具的改良,如播种机的发明大大节省了人力,也节约了种子。由于需要更多的牛肉食用,有人便想到用马作牵引,发明了马耕法。农业革命是紧接而来的工业革命的前奏曲。

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生产基础,这一条件在18世纪英国已经形成。除传统的毛纺业外,这时又兴起了棉纺业、麻纺业,兴起了许多新兴大工业,尤其是冶炼和采矿业,在欧洲国家中首屈一指。工业革命的技术前提也逐渐具备。由于17世纪以来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英国成了孕育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最好摇篮。工业革命到来之前,英国就已掀起生产革新的高潮,1680至1759年的80年间,英国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532项。时人评论说:“几乎每个制造商都有自己的新发明,几乎每一天都有在别人发明基础上的新改进”。

工业革命是在棉纺业中取得突破的。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怀亚特发明第一台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1765年“珍妮纺纱机”出现,标志工业革命进入高潮。此后,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克莱普顿发明走锭精纺机(骡机),卡特莱特发明织布机。机器的使用使棉纺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1785年英国棉布产量达到5万匹;1802年,原料棉花的进口量达6000万磅,是一个世纪前的60倍;1780年,棉布出口总值为36万英镑,而1802年则超过780万英镑,是22年前的将近22倍!

棉纺业革新还不具备全局性意义,它不能带动全部工业部门都发生革命。起到这一全局性作用的,是作为动力装置的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1781年,瓦特制作的第一台大型蒸汽机问世。1800年,英国应用的大型蒸汽机达到了321台,人类社会从此进入蒸汽时代,同时也带来了生产工具向机器的转变。蒸汽机开动时的巨大震动和强大动力,只有铁制机器才可能承受,而铁制机器的高精度和高强度要求使手工不可能制造,需要制造机器的机器,这就产生了工作母机——车床等。机器制造需要大量的钢铁,促使炼铁工业迅速发展,加之焦炭炼铁法的发明,生铁产量成倍增长,钢的生产也从18世纪起步。1740年英国生铁产量不足2万吨,到1860年左右便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半。冶炼钢铁和开动蒸汽机需要大量的煤,而英国恰恰又是煤藏量丰富的国家,采煤业有很好基础。1700年英国煤产量为260万吨,1795年则几乎是它的四倍,突破了千万吨大关。英国还率先将美国人富兰克林发明的汽船广泛应用,使河运和海运进入一个新时代。而1814年史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则将英国带入了铁路时代,完成陆路运输革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