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帝制转变:危险的开端(1)

罗马内战和前后三头同盟

同盟战争酣战之际,东方爆发了反对罗马的叛乱。为争夺出征东方的最高统帅权,民主派支持的马略和贵族派支持的苏拉激烈争斗,双方互不相让,兵戎相见。统兵出征东方的苏拉回师进攻罗马,废除了民主派法律,恢复了元老贵族统治。苏拉的进攻首开罗马军队进攻自己祖国的先例,在罗马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它不仅表明罗马军队的性质已经彻底改变,而且也是对传统共和制和共和政府的公然挑战。公元前87年,苏拉再次前往东方平叛。其间马略重返罗马,再度掀起捕杀苏拉党人的内讧。公元前83年,苏拉得胜回师,打败民主派,实行所谓宪政改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苏拉独裁是一种新统治制度的尝试,它实际上敲响了共和制的丧钟。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爆发。在斯巴达克领导下,起义军多次打败罗马军队,罗马统治者一片恐慌。尽管起义于公元前71年被镇压,但这次起义彻底摧毁了罗马传统的共和国经济,给腐朽的罗马共和国以毁灭性打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罗马从共和向帝制的转变。此时的罗马共和国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各种社会矛盾、党派纷争剧烈频仍,共和国束手无策,根本无力解决这些矛盾,罗马共和政制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公元前63年,三度竞选罗马执政官失败的喀提林密谋用武力推翻共和国,密谋被誉为“祖国之父”的西塞罗探知,最终被镇压。喀提林阴谋揭开了共和国内部全面危机总爆发的序幕,对共和制的灭亡起到了加速作用。此后,克拉苏、庞培、恺撒活跃在风云动荡的罗马政坛上。他们与罗马共和末期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密切相关。

出身名门的克拉苏在谋取政治资本的同时,通过各种手段聚敛了大量财富,成为罗马有名的富豪,其声望在罗马急剧上升。但由于涉嫌与喀提林阴谋有染,受到元老院的冷落。自幼随父从军的庞培,战功显赫,不仅为罗马清除了地中海海盗,而且还不负众望,彻底平息了困扰罗马长达23年之久的米特里达梯叛乱,成为罗马最有权势者。但由于元老院拒绝批准他在东方实行的各项措施以及分给退伍老兵土地,庞培与元老院的关系开始破裂。自知实力和财力不能与庞培和克拉苏相比的恺撒则善于谋略,抓住时机捞取政治资本,在平民中深孚众望。公元前60年,恺撒积极调解庞培和克拉苏这对昔日政敌之间的矛盾,三人达成互相支持、共同对抗元老院的秘密协定,结成“前三头”秘密同盟。

三头结盟后,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恺撒先是如愿以偿地当选为执政官,后又出任高卢总督。在高卢的胜利使恺撒声望和权势日升,引起元老院和庞培的嫉恨。恺撒则作出种种努力弥合自己与庞培之间的裂痕。公元前56年,三头在路卡再度聚会,达成新的瓜分政权协议。此时的恺撒已非昔日可比,高卢胜利使他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他赢得了极大声誉,为其在罗马政坛上叱咤风云、独揽大权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元前53年,出征东方的克拉苏战死,三头同盟变成两头对峙,恺撒和庞培的关系急剧恶化。元老院支持庞培,宣布恺撒为公敌。公元前49年1月,恺撒率军迅速攻占罗马和意大利,大败庞培。前45年,罗马内战以恺撒胜利暂告结束。为缓和社会矛盾,扩大和增强政府职能,恺撒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尽管其时共和制机构和各种官职依然存在,但共和制度已经走上了质变的历程。恺撒独揽大权,成为罗马的最高主宰。恺撒的实践给了共和制度以致命的打击,促进了罗马共和制向帝制的转变。

恺撒的独裁和改革,使一部分固守共和传统的元老贵族极为不满。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在元老院被共和派刺杀。然而恺撒之死不仅没有挽救行将灭亡的共和国,反而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在“为恺撒复仇”的旗号下,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于公元前43年结盟,“后三头同盟”正式诞生,并且具有公开和合法的性质。不久,后三头同盟进军罗马,搜捕政敌,并彻底打败共和派军队。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屋大维和安东尼产生裂痕。公元前40年,后三头达成新的协议,重新分配统治范围。此后,屋大维经略意大利,并剥夺雷必达的军权,使自己的军事实力迅猛增长。安东尼则不仅在出征安息的战争中失利,而且不合时宜地与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结婚,并在遗嘱中将罗马征服地赠与女王及其子女,结果导致罗马人不满,为屋大维向东方进军提供了口实。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海战中彻底打败安东尼军队。第二年,屋大维进军埃及,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先后自杀,埃及正式并入罗马版图。至此,长期陷于内战和分裂的罗马重新统一,这一年也成为罗马彻底埋葬共和制的标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