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血战河西走廊兵败祁连山(6)

这时,陈昌浩派人找到了徐向前,请他到康龙寺以南的石窝山参加紧急会议。

石窝山,在祁连山脉中并不出名。

这里山林茂密,没有居民。

先行败退到石窝山的一部分领导人,在山洼里,举行了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最后的一次会议。

紧急会议,没等徐向前到会,陈昌浩主持讨论决定:第一,徐向前、陈昌浩离开部队返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情况。

并将此决定立即向中央发了电报。

第二,组成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先念、李卓然、李特、曾传六、王树声、程世才、黄超、熊国炳等共8人组成。

李先念统一军事指挥,李卓然负责政治领导。

第三,将现有部队2000多人分散游击,坚持斗争。

一路由王树声、毕占云率领,由康龙寺向北依托祁连山打游击;另一路由李先念率领,带电台向南深入祁连山区。

对这一决定,徐向前虽有保留意见,可是决议已经形成,他只好少数服从多数了。

1937年3月16日,徐向前和陈昌浩告别仅剩下两千多人的队伍,由陈明义、肖永银带一个警卫排护送,启程东返。

“祁连山”为古匈奴语,意思是“天梯之山”。

在甘肃河西走廊南侧,当地人则称之为“南山”。

此山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崇山峻岭,高凌霄汉,东西绵延1000多公里,一个又一个山峰,终年头顶洁白的雪帽。

徐向前和陈昌浩,沿着祁连北麓,避开马家军的追捕,由西向东、由高向低昼夜兼程。

快出山时,为了缩小目标,护送的人被留下来就地打游击,最后徐向前和陈昌浩只带一名保卫干部同行。

这天,他们来到西洞堡附近的一个山沟里。

观察四周的动静,没有敌人活动的迹象,便找了个能避风雪的石棚停下来休息。

陈昌浩对保卫干部说:“我们就在这过夜了,去找点水来。

”夜沉沉、雪茫茫,满天繁星闪寒光。

徐向前、陈昌浩仰望星空,相对无语。

还有什么好说呢?六年前的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鄂北七里坪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两个人一武一文,配合得还算可以;由鄂豫皖打到川陕边,走过万里长征路,带出了这支能征贯战的队伍,可如今垮掉了。

相互只有安慰,时过境迁,指责、追究责任,已经晚了。

四个多月的血战,像电影一样,不停地在徐向前脑海里闪过:西路军指战员们为了“打通国际路线”,严寒艰苦何所惧,笑洒热血不低头啊!

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樨,二十五师师长王海清、二十七师政委易汉文……一个个战将的声音笑容在徐向前脑海里闪现。

东方渐渐由漆黑变成灰白色,繁星在朦胧的晨曦中消失了。

去找水的人也像星星一样不见踪影了。

徐向前、陈昌浩估计可能要出事,他俩强忍着饥渴上路了。

后来证明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个保卫干事在找水时,同搜山的马家军遭遇被俘。

大路不敢走,徐向前和陈昌浩以多年的军事生活本领,准确地把握前行方位,向东、向东,迂回转向后继续向东。

他们时而走羊肠小道,时而走沙滩草地。

谁会想到,这两位曾经前后左右都是警卫的首长,如今是结伴而行的败将。

原本是指挥千军万马,如今连一个警卫员都没有了。

好在他们都不是那种官老爷,平时和战士同甘共苦,现在身处逆境,倒也不觉得多悲惨。

伤心的是部队损失了,回去向中央说什么呢!

他俩来到大马营南侧的一个小屯庄。

在村边停留片刻,十几户人家,炊烟袅袅,一片安静,判断此处无敌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