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中的忧虑
1935年2月初,徐向前率领红军十二个团的兵力,北出陕南。
达到从战略上调动敌人的目的后,遂于2月中旬回师川北。
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准备西渡嘉陵江。
自从听到党中央率中央红军要入川的消息,徐向前每日每时无不在思念之中。
3月初,他率领一部分部队,首先扫平了嘉陵江上游沿岸白军,开始了渡江西征的准备。
江水滚滚,奔流在群山峡谷之中。
据侦查,对岸敌军共约53个团,其中还有蒋介石的嫡系第一师独立旅。
他们凭借江防,妄想阻止红军西渡。
沿江两岸的大小船只,全部被敌人掠走。
为了寻找有利的过江起渡点,徐向前带领参谋和工兵营的干部,沿着江岸一步步勘探,走了上百里路,翻过数不尽的山头,最后选定在苍溪与阆中两县之间的塔子山下,作为渡口。
这里背后有平地可集结部队,方圆二十多里处森林茂密,可作为造船场地,既便于隐蔽,又可以就地取材造船。
在徐向前亲自指挥下,一所造船工厂很快在密林中开工了。
没有高耸的烟囱,没有机器马达的喧嚣,有的只是铁器撞击、砍伐锯截树木的声音。
造船需要大铁钉,战士和工人们把收集来的废铁,用原始的方法在地上挖坑造炉熔铁,自己制造各式的铁钉。
日日夜夜,战士和民工们不停地劳作。
能工巧匠出在众人之中,战士们有的在家学过木匠,有的从来没摸过斧子,几天下来,都成了好木匠。
徐向前从小爱好做些家常用具,虽然没专门学过木匠,倒也懂得一些。
他在休闲之余,总是跑到造船的地方,看看战士和工人们。
船刚造好了几只,他就命令小分队做上下船的演练。
战士们都不懂,这些船都在树林里,离江岸还很远,怎么把船运到水边啊?一天一个战士把不明白的问题说出来。
“你们说怎么办呀?”
徐向前反问。
“不知道。”
有的人老老实实回答。
“抬”,有的说,看看船都很大,又说:“恐怕得一个排才抬得动呀!”
“旱地行舟,古来有之嘛。”
徐向前向战士们说。
“抬、拖、拉,只要把船造好,总可以下到江里嘛。”
一百多只木船和三座竹扎的便桥,很快造好了。
人抬、马拖“陆地行舟”,秘密地把船运至渡口附近。
总指挥徐向前,根据敌人的设防和地形,采取偷渡与强攻结合,多路突击,重点突破。
1935年3月28日夜,红军一举突破嘉陵江,席卷西岸守敌。
乘胜前进,控制了嘉陵江与涪江之间的大片地区。
4月2日,先头部队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横亘剑阁、昭化之间的剑门山,扼控川陕大道,‘插翅难渡’,是邓锡侯部江防部署的支撑点。
二十八军宪兵司令刁文俊率三个团,依托险要地势及预构的集团工事防守……我军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掩护下,前仆后继,猛烈向敌阵地突击,多次与敌人展开肉搏。
经半天激战,全歼守敌三个团,拿下了剑门关。
“剑门关向来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而著称。
三国时姜维就守过那个地方。
战后,我去剑门关一看,真是个奇怪的地形。
你从北面来的话,它是个高山,一壁千仞,险恶万分。
你从南面来的话,它是坡的。
南攻容易北攻难。”
足智多谋,善于选择突击方向的徐向前,正是抓住了敌人这个弱点,又一举成功,创造了方面军战争史上又一奇观。
红军在24天内,连克阆中、南部、昭化、剑阁、平武、北川等九座城,歼敌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