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别山转战战友妻子罹难(5)

他率领部队在内线打转转,把敌人搞得不知东南西北,摸不透红军虚实,整天疲于奔命,跟着转圈圈。

红军和百姓如鱼在水中游,白军行动如鱼离开水。

刘峙的指挥部看到的一份报告有这样的一些话:“红旗红枪弥山皆是,人声、枪声彻夜不绝……军队每到一处,宿营无地,问路无人……”

徐向前和他那支小红军,在人民群众的海洋中游动了两个多月,把“围剿”的敌人从肥拖瘦,从瘦拖病,从病拖垮。

最后刘峙草草收兵了。

所谓的“鄂豫会剿”,就此结束。

这是徐向前这个学生第一次打败老师刘峙。

10月初,第三次“会剿”又来了。

刘峙高傲自大,没把徐向前一伙“乌合之众”放在眼里。

他认为“杀鸡”不必用“牛刀”,对付小小的红军,用不着兴师动众。

这次由驻河南信阳的徐源泉四十八师从北向南,由驻湖北的夏斗寅十三师由南而北进行“围剿”,力求速战速决。

这就是史书上说的“徐夏会剿”。

“会剿”敌人南路来得快。

侦察报告:有一股敌人约四五百人。

徐向前和党代表戴克敏一合计,决定在天合山铁子岗一带竹林树丛中埋伏,打它个出奇不备。

哪晓得枪一响,敌人不是四五百,而是两个团。

徐向前一看要吃大亏,随即命令部队撤退转移。

命令刚发出,部队“放羊”了。

初到大别山的徐向前,行军走在前,打仗在前头,退却压后阵。

他的许多部下、部将,一说到他的指挥特点,第一句就是:“他,指挥靠前!

哪里紧张在哪里!”

这次战斗,他一个人指挥着撤退,敌人反击上来,部队溃散,他失踪了。

党代表戴克敏半天找不见徐向前,心急又恼火,大骂警卫员:“饭桶!

熊包!

丢了师长,要杀你的头!”

司令部的人,个个心急。

吴光浩师长牺牲的消息刚刚公布,心里窝着悲伤的怒火未息,新来的徐师长又失踪了,大家心急如焚。

戴克敏正派人分路去找,忽听一声大叫:“回来了!

回来了!”

只见徐向前一瘸一拐走来。

浑身泥土,样子甚是狼狈。

他一见大家,先问:“同志们都安全吗?”

戴克敏转怒为喜,忙说:“我的妈,你把大家吓死了!

怎么回事?”

徐向前说:“就是那回事,敌人冲上来了,我扭头一看后边没人了,跳到路边树丛一个坑里藏了起来。

敌人走过去,我从树丛爬出来,才发现脚崴了,还好嘛,没大事。”

他说得轻松、平淡,镇静自若的态度,使党代表和在场的人都惊奇了。

这次伏击战,使徐向前忧喜参半。

忧的是,这支队伍应变能力太差,突然遇到敌人只会跑,不知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喜的是,这支队伍溃而不散,跑乱了,又能按行军前规定的集合点,三三两两找来。

他想起从前在国民二军第六混成旅,北进山东、河北,大部队一被打散,犹如一把沙子撒向河里,再捞不起来了。

这就是两种军队的本质。

可是,仗到底怎么打好呢?他每天苦思冥想,找干部们交谈,兵怎么带,游击战怎么打,总得有些规程,有些新的办法。

红军在粉碎敌人三次“会剿”作战中,迅速壮大了自己的队伍。

从四个大队不足三百人扩大为五个大队七百多人。

在11月召开的鄂豫边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徐向前被推选为鄂豫边特委委员;在12月举行的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徐向前又被选为军革委会军委主席。

他和戴克敏、曹学楷,共同提出了游击战术七条原则,并写入了党代会的决议。

一、集中作战,分散游击;二、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三、敌情不明,不与作战;四、敌进我退,敌退要进;五、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六、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七、敌人如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