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败走中原之后又投入党的怀抱(3)

惨痛的失败,更使他猛醒:宁肯回家种地、教书,再不能做军阀混战的工具了。

寒冷的冬夜,五台县境内的滹沱河已结了冰。

永安村的人家都正入睡。

徐向前一身便装潜进村口,摸到家门。

他从考黄埔军校离家至今已快两年。

两年中他只给父母写过两封信,也不知为什么只收到过一次回信。

那信上说父母都还好,只是妻子朱香蝉病死,留下一岁多的小女儿松枝,靠爷爷奶奶抚养。

那座被村里人称为“楼院徐家”的大门,被这个游子小心翼翼推开。

老母亲一见儿子,突然放声哭泣:“我的儿子,你可回来了!”

“大大(父亲)呢?”

徐向前问母亲。

“又出门教书去了。

连年歉收,几口人要吃要喝,全靠你大大呀!”

母亲擦去惊喜的泪花,忙净手烧香拜佛,口念“阿弥陀佛”。

这些年,老人为了儿子的安稳,不知道烧了多少香,念了多少经啊!

离去已经两年多,家还是这个家,人已经变化了不少,年迈的母亲头发又白了许多,年轻的妻子已经不在人间。

徐向前走到东屋小女儿床边,摸摸那小脸、小手。

这小生命,从降生至今没见过爸爸,妈妈病死时,她不满周岁,是在奶奶苦心哺育下活着的呀。

徐向前不禁一阵心酸。

往后的路怎么走呢?……山西的地盘,是阎锡山的。

这个土皇帝,不许可任何军队进山西。

他更反对冯玉祥进来。

徐向前在家躲藏了几天,白天不敢露面,只是在天黑才跑出去,打听几位一块跑回家乡的老乡的情况。

有位老乡原在国民二军当军需官,死里逃生,已吓得大病不起,躺在床上哼哼呀呀。

徐向前又跑到附近村庄,找另外几个逃回来的老乡,不是见不到面,就是有的死也不愿意再出去从军了。

母亲托人把在外村教书的父亲找回来。

老秀才见了徐向前,老话一句:“往后就在家找个学校教书吧!”

徐向前说:“不,我还要走。”

“去哪里?”

“……”

徐向前说不出来。

“还是教书人好过呀!”

老人又说他的老理。

说什么教书人虽然不发财,但也风不打头,雨不打脸。

自己不留名,若能教出一些好学生,他们以后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徐向前也不反驳老人的话,一边听,心里在作着各种打算。

他还在十几天前,从报纸上看到,北伐军要从广东出发了。

如今又怎么样呢?想来想去,想不出个头绪。

山西人常说,后悔的药比醋酸。

这一年多,他尝尽了酸甜苦辣,心里后悔莫及。

想当初,真不该轻易地离别黄埔军校。

冬夜催人眠,他却整夜不能成眠。

院外不时传来几声狗叫。

只见母亲在小阁楼里点着长明灯。

不用说,老人又是不断香火,求神拜菩萨。

可怜的老人,她这一生,不知道花了多少香火钱,换取的又是什么?在黄埔军校,徐向前接触了几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同一个队的蒋先云,给他的影响最深。

他告诉过自己:人生要有个目标,要为进步事业奋斗,也要为个人的前程奋斗。

这位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高才生,文才、口才、人品都是好样的。

他还是毛泽东亲自介绍加入的中国共产党。

黄埔军校是徐向前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蒋先云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

在这危难的时刻,徐向前想到黄埔军校,想到蒋先云,他决心离家而去,回广东,重返黄埔军校。

他在家住了几天,为了打听北伐革命军的情况,先到了天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