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的资产阶级多中心论”是“文革”中陈伯达发明的一顶政治帽子。
聂荣臻成了戴上这顶政治帽子的代表人物。
在“文革”期间名目繁多的种种迫害中,因为“多中心论”而受害最大的就是聂荣臻。
“反动的多中心论”的第一项罪名,就是所谓聂荣臻推行了大科研主义。
意思是通过大量组建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突出自己,另立中心。
事实上,在军事接管中,聂荣臻强调4条基本原则:一、中国科学院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机构不能要,像数学、物理、化学、原子能基础理论、基本粒子的研究力量,都要留在中国科学院,不能削弱,还应该加强。
二、必须强调组织全国大协作的重要性。
各国防科技研究院不应该也不可能做到万事不求人。
为解决各研究院试验、试制力量薄弱问题,在对方愿意的基础上,可以向外单位要点小型工厂或车间。
三、不纠缠1964年的“部院合并”问题,那是中央批准的。
四、通过军事接管,要促进各单位的大联合,并力求迅速恢复各项科研业务工作。
1967年5月3日,在第六十七次军委常委会上,聂荣臻提出了《关于国防工业、国防科研军管工作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
7月15日,他在第八十二次军委常委会上,提出了《关于国防科研体制调整改组的方案》的报告。
经过军委讨论同意,9月19日,他又将这个报告提到由周总理主持的国务院业务组会议上讨论,也获得通过。
9月20日,正式形成了《聂荣臻同志关于国防科研体制调整改组方案的报告》,上报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中央常委、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审批。
聂荣臻在报告里说:“根据集中统一,分工协作,以军为主,军民配合的原则,从军队发展武器装备的需要出发,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拟将中央批准接管的国防科研单位,调整编组为18个研究院。”
“这18个研究院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先已有的研究院,这次只做些调整充实。
如核武器、地对地导弹、潜(艇)对地导弹、飞航式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航空(飞机)、舰艇、兵器、坦克和军用车辆、电子工程设备、国防科研工程设计等12个研究院。
第二类是目前急需填补加强的新组建的研究院,共有6个: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反导弹反卫星(这是毛泽东提出的任务)、电子元器件、国防光学、国防新型材料、空气动力研究院。”
报告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把武器装备研究设计及其紧密配套的研究力量集中到军内来……武器装备研究与作战使用要求紧密结合,更好地为我军战略方针服务。
二、这样调整改组,虽然研究院、所的数目增加了些,但人数增加不多,通过统筹规划安排,各个领域都有了研究院……在中央军委批准的统一规划下,组织各有关方面大力协同,密切配合,大大纠正了研究工作上的重复浪费、各自为政、分散主义的现象。
三、这样调整改组,可以更好地贯彻执行‘两弹为主、导弹第一、努力发展电子技术’的方针。
四、可以迅速研制我们自己的武器装备,使国防工业生产尽早结束仿制局面。”
从报告里可以看出,聂荣臻是深思熟虑的。
这是他总结了“两弹”攻关的宝贵经验和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为摆脱科研工作面临的困难局面,为更好地实现国防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多少年过去了,人们仍然在赞美当年“两弹一星”攻关的精神,可聂荣臻组建18个研究院的良好愿望,却成为当时某些人批判他有所谓“大科研主义”,想“另立中心”的借口。
10月25日,毛泽东在聂荣臻的报告上作了这样的批示:“聂荣臻同志:此件压了很久,今天看过,很好,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