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为研制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开路(1)

  为研制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开路

1955年1月15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是周恩来安排的,特地邀请了李四光、钱三强两位科学家和地质部副部长刘杰列席。

聂荣臻出席了会议。

会上由钱三强向到会的中央领导人讲解原子弹原理。

他按照周恩来的交代,讲得详细而又通俗。

毛泽东等到会人员都像虔诚的学生那样静静地听着。

从他们不断地点头微笑中,可以看出,钱三强的讲解是成功的,引起了听众的浓厚兴趣。

讲完原理,李四光让操作人员演示盖革计数器探测铀矿石的实验。

当仪器在铀矿石边上发出“嘎嘎”的响声时,聂荣臻与所有到会人员一样,特别高兴,会场气氛活跃起来。

毛泽东边吸烟边站起来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

解放以来,我们也训练了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过去几年其他的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

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

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

毛泽东说的这件事,就是指原子弹。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决策。

毛泽东的自信心,感染与鼓舞了所有到会的人,给聂荣臻留下极深的印象。

他像战争年代信赖毛泽东的每一个战略决策一样,深信中国一定能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

吃饭的时候,周恩来提议大家干杯。

毛泽东举起酒杯说:“好,那我们就为我国的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干杯!”这年7月,聂荣臻同陈云、薄一波一起,被中共中央指定为领导原子能事业发展工作的三人小组成员。

几个月后,研制导弹的问题也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1955年10月,著名火箭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障碍,从美国回国。

在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发展导弹、火箭武器方面,他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5年12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火箭专业教授任新民等,向中央军委写信,提出了在中国研制火箭武器的建议。

中国的导弹研制工作,从此,被正式提到中央和军委的议事日程上了。

1955年冬,钱学森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访问。

陈赓院长向他请教,中国研制导弹火箭武器的前景如何?钱学森的答复是肯定的,中国可以进行导弹武器的研究。

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后,陈赓就为此事积极奔走。

1956年元旦,陈赓、叶剑英、钱学森向周恩来汇报了研制导弹的设想。

周恩来很重视,对钱学森说:“你写个报告吧!”1956年2月,钱学森给国务院写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这份意见书,进一步引起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发展中国导弹事业的高度重视,多次开会研究。

聂荣臻对任新民、钱学森的意见仔细阅读,然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这两个报告很好,他们实际上已经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描绘了实施蓝图。”

3月,在第二次军委扩大会议上,彭德怀说:“中国要搞核子武器和导弹。”

3月14日,周恩来主持会议,听取了钱学森汇报关于在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设想。

会议决定,成立导弹航空科学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航委)。

4月13日,国防部通知,航委正式成立,由聂荣臻任主任。

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