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瞿秋白:五四认知模式中革命话语的初步确立(1)

五四运动是各种力量合力推动的结果,随着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此后身份角色的转变和时代风云的几经转进,90年来,对五四运动的回忆、解说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形成各具党派、学派、家派及时代特征的五四观。其中,以马克思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的五四解释模式(即五四话语系统)影响最大。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系统在李大钊、陈独秀那里即已发萌,中经瞿秋白的奠基,最后由毛泽东完成。瞿秋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是他最早阐述中国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以及中国革命的世界背景,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了多方面的理论铺垫。瞿秋白思想对中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这一贡献的逻辑起点,是对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对五四运动缺点的批判与超越。他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评价五四运动的第一人,是五四激进革命话语形成和确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一)世界革命视野中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以日本为首的帝国主义长期欺压,尤其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努力的失败,给国人以绝大的刺激,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人阶级迅速成长壮大起来,而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又促进了知识分子和广大青年的觉醒。外因是由于俄国十月革命及其所引起的世界革命的高潮风起云涌,对中国人民特别是进步知识分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并迅速催生了中国社会主义思潮。

瞿秋白于五四运动爆发前两年来到北京,很快便接触到了新文化运动前驱者的思想。他是五四运动中的一名骁将,杰出的战士,其人生观和社会观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而迅速左倾。据郑振铎的回忆,瞿秋白1920年时即已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倾向,议论“过激”,喜把“一切社会问题,当作一个整体来看。”[20]此年秋季,他以特约记者的身份前往新苏俄采访报道,直接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3归国时,他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作为五四运动的身与其事者,瞿秋白以其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考,分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当时爱国运动的意义,绝不能望文生意的去解释他。中华民族几十年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殖民地化的况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学生运动的引子,山东问题,本来就包括在这里。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社会主义,就是这个原因。[21]

他认为五四运动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受世界革命潮流的刺激:“在殖民地上,如中国的五四运动,事实上思想上都是受世界革命潮流的冲动──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九年,中国新思想的勃兴,谁又能否认俄国革命、德国革命、英美大罢工、劳动问题的世界化等等的影响呢?那时的青年和学生,差不多个个人都注意报上世界革命运动的消息,个个人都想谈几句劳动问题、社会主义。”[22]显然,兼有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双重倾向的早期共产党人,在诠释五四运动成因时,喜欢凸现其反帝的色彩和世界革命的背景。作为这一取向的始作俑者,瞿秋白似乎不太注意前期新文化运动及其对五四事件的影响,而是侧重于后五四时期中国政治运动的发展,他五四期间的思想历程和亲身实践,为他日后确立世界革命视野中的五四观奠定了基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