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当有一天石油即将枯竭了,整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呢?石油的耗尽将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或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暇思,甚至是担忧。抑或希望其不会来;或者如阿Q般地自我麻醉,当之为杞人忧天;再或者学习鸵鸟的策略,把头埋起来假装视而不见,心里还琢磨着这是科学家的事,与自己无关。不过无论如何,这一天将不可避免地要到来,不是在今天,也不是在明天,或许就在不远的后天。
我们人类对这种黑色的液体如此依赖,以至于离开了它,整个世界好像要行将停滞,世界末日似乎也为时不远了。尽管这样描述有些夸张,情况也并非想像中的那么悲观,但这无疑酝酿并积聚着深刻的危机。
20世纪后半叶的两次“石油危机”已经为全球社会敲响了警钟。随后,人类为寻找石油替代能源而做出了种种努力,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异军突起,人类似乎看到了减少对石油过度依赖的些许曙光。然而好景不长,进入新世纪,石油这种“流动的黑金”声势浩大地又重新回到了中心舞台。油价的剧烈震荡使得全球社会的脉搏也加速跳动,“第三次石油危机”几乎和全球社会打了个照面,令全世界惊恐不已。而毋容置疑的是,如果人类没有为石油耗尽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那么,这种照面将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震惊世人。
好莱坞电影《后天》讲述了一个令人心有余悸的故事。人类使用化石能源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造成了对地球环境的巨大破坏,导致了冰川期的到来。当人们对此还若无其事,甚至毫无准备时,灾难就在后天来临了。人们一直以为灾难会很遥远,在他们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在很久很久以后。可是很不幸,灾难来得实在太快了,就在不远的前方,陆地变成汪洋大海,冰天雪地冻结一切,人类灾难深重。欣喜的是,故事的结局是温暖的。好莱坞式的灾难片往往如此,“英雄”或“超人”横空出世,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人类在危难的时候总是能那么幸运。
还原到现实世界中,我们人类却并非总有那么多好运气了,上帝也不会总是眷顾于人类。人们必须依靠自我,勇于面对接踵而至的巨大挑战,这尤其需要预见和先知。想像是人类预知未来的翅膀,后世的现实往往就是曾经的科学幻想。登月、飞天这些现实曾经仅存于遥远的传说中,电脑、网络当初也只植根于先辈们的大脑皮层。预见感知未来,假如预先罗列出我们今后面临的众多挑战,那将是一长串的清单,“石油危机”或许就是开头的那一个。
从人类社会这种难以戒除的“油瘾”上,我们或许就能意识到问题之所在。事实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单靠石油来维持社会进步的成本已经越来越高,有些时候几乎难以为继。平心而论,当今社会这种高消耗、高碳排放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尽早进行转型,拖延只会积聚矛盾和危机。尽管转型或许也意味着不可预料的危险临近,但至少孕育着新的机遇。我们的社会就好比是一架全速前进的空客或波音,但动力系统上却警报四起,不只是燃料吃紧,已经糟糕到了要重新更换发动机的地步;而不幸的是飞机尚在空中,尚未到达预定目的地。这将极大地考验我们“软着陆”的能力。应对得当的话,人们有惊无险,安然无恙;否则,空难降临,机毁人亡。这一切并非危言耸听,有可能一朝成为现实。
事实上,我们应该摒弃那些无休止的关于石油何时枯竭的争论,而专注于追寻那些真正有能力替代石油的能源种类。这不仅需要拨云见日般的勇气和智慧,更需要在那些似是而非的能源新技术面前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决断。一些注定要淘汰的能源品种,无论赋予其再多的技术包装,也仅仅是抱残守缺的无奈之举,只能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能源替代的潮流奔涌向前,不可逆转,这是我们必须深入体察,并予以坚持的基本理念。
有心人或许会注意到,每逢油价暴涨、能源紧缺的时候,有关能源的一些伪科技便会堂而皇之登堂入室,或者摇身一变卷土重来,既让无数不明就里的能源爱好者热血沸腾、满怀期待后又失望倍至;更令许多投资者从全身投入到最后血本无归。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今中外不一而足。永动机、水变油等伪科学事件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而它们只是其中几个为众人所周知的例子而已,那些不知名的例子更是多不其数。这些伪科技之所以能够抛头露面,一时间吸引眼球无数,终到底还是石油惹的祸。谁让石油替代能源如此难觅,谁让全球社会替代石油的脚步如此沉重呢?
如果到了“后天”,石油即将耗尽了,我们的世界是一片恐慌,继而死一般沉寂呢?还是能够化险为夷、重焕新生呢?这既是一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至于说如何替代石油,那更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考题。本书就将通过深入浅出的论述,试着全面而细致回答这些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青岛 汇泉湾畔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