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同仁堂集团的领导在善待职工方面,想得更深、更远。著名的行为主义理论家马斯洛曾经把人的需求分成若干层次,依次是从物质上的需求到精神上的需求,也就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需求。其实,类似的思想中国先哲早就提出过,司马迁曾经引用管仲的话“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也论述过人生的需要:一要求生存,二要求温饱,三要求发展。同仁堂集团的领导层“善待职工”,不仅要让职工的收入提高,安居乐业,而且要让他们能够成才,能够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同时,也在职工自身的发展中,壮大和发展企业。
人们听说过交响乐团有“首席小提琴手”,企业有“首席执行官”,报社有“首席记者”,科研机构有“首席科学家”,有的国家设有“首席大法官”,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同仁堂还有“首席职工”?
过去,公司要任命一位车间主任,就有人千方百计去“找门路”、“托关系”。要是有人问:“您干活是把好手,可当官您还真不是这块料。您到底图个什么?”
“图什么?不就图工资多点儿嘛。再说,要是老没长进,连老婆都看不起我了。”
可是,自从同仁堂集团实行了“职工金字塔人才工程”后,情况就变了。这个工程就是鼓励职工在岗位上学业务,学技术,在岗位上成才。这项工作由董事会授权,由各级工会组织全权负责,任何领导不得干预。工会组织可以放手发动职工,发挥工会组织的群众优势和民主管理的优势,保证公平、公正地实行。同仁堂集团重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并且有所创新,这也是一个证明。
这个人才“金字塔”的基础是“同仁堂首席职工”,评选标准是“技术好,贡献大”。“首席职工”既有荣誉也有待遇,每人享受月津贴五百元,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当。截止到2007年已经评聘了首席职工七十六名。被评上“首席职工”,他们要接受《同仁堂》报的采访,《同仁堂》报还会派摄影师为他们拍“大头照”,让他们“出镜”,一切都非常郑重,非常正规。此外,同仁堂还评选“同仁堂优秀店堂经理”,享受月津贴五百元。
“金字塔”的中间部分是“同仁堂优秀中青年人才”,每月每人加发一千元津贴,到2007年已经选聘了二十六名。而“金字塔”的“塔尖”是“同仁堂专家”,评选的标准一是精通业务,二是有突出贡献。同仁堂评选的专家个个精通业务,身怀绝技。比方说,人参、鹿茸,一经他们的法眼就能看出来产地在哪里,质量如何。同仁堂的专家,不仅有职称,而且每月有五千至六千元的税后收入。截止到2007年,同仁堂集团已经聘请了十六名“同仁堂专家”,他们都是同仁堂专家委员会委员,有职有权。金字塔人才工程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评聘一次。
金字塔人才工程的实施,不仅仅让那些同仁堂专家、中青年优秀人才、首席职工有了施展的天地,而且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工人们说:“有了这个金字塔人才工程,当工人一样有前途,何必争着当官呢?”
“就是,只要好好为企业作贡献,认真学专业,不当官也能提高待遇,也一样有前途。”
在这种氛围下,职工们学习技术,利用各种机会“充电”,岗位上成才,工作中学习已经形成风气。因此,在中药行业进行的多次专业技术比赛中,同仁堂的职工屡屡夺冠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