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叶芬采纳了刘辅廷的建议,带着家小和金银细软出发去山西了。临走之前,她还反复叮嘱刘辅庭:“拜托了。别太在意东西,只要能保住店铺,保住人,舍钱、舍药都没关系。”
许叶芬走后没多久,就出了一桩大事。光绪二十六年(1900)农历五月二十日这天,刘辅庭走到街面上,想看看时局有什么变化。他看见一群群义和团扛着长枪大刀,向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而去,说那里的洋和尚和“二毛子”胆大包天,竟敢抗击义和神团,非把那些洋和尚和“二毛子”烧成灰不可。还有一些清兵自称是“甘军”,要去打使馆,在街上成群结队地走。
当刘辅庭走到“老德记大药店”附近时,看到这里聚着许多人,有义和团团民,也有普通百姓。他正想看个明白,忽见“老德记”起了大火,那火势越来越大,围观的人连声叫好,有人还在喊:“把洋人开的店都烧光了!”
刘辅庭一看就明白,这是义和团烧“老德记大药店”呢。谁都知道“老德记大药店”是德国人的买卖,专卖西药,原来叫“老德记洋药房”。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这家药店见势不妙,改称“老德记大药房”,但仍是卖西药。义和团见洋货就砸,见洋行就封,因此,“老德记大药房”遭此厄运,也是早就在刘辅庭意料之中。可是他万没想到,这回义和团竟用起了火攻之法。
水火无情,也许是老德记存有酒精等易燃物,那火势很快就失去了控制,竟向邻近的店铺烧去。这些店铺的掌柜和伙计都惊叫了起来:“坏了!坏了!走水了!走水了!”于是救火的救火,逃命的逃命,乱成一团。这时偏偏又起了风,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一场大火就此蔓延开来。
刘辅庭一看,这火神爷竟挨家“串门”,一直奔同仁堂而去。他赶紧就往店里赶。他赶得紧,大火烧得更快,不一会儿就烧到了同仁堂的铺面。刘辅庭一看,心想:“完了,完了,我怎么向老东家交代啊!”
只见烈火浓烟已经燃着了同仁堂的前庭,更要命的是,那火苗竟如火龙一般,一蹿一蹿地,要去舔同仁堂的老匾。同仁堂的前庭虽然是店铺的脸面,却也没有特别值钱的东西,唯有悬挂于此的老匾是同仁堂的镇店之宝。它记载着同仁堂的悠久历史,证明着同仁堂的长远辉煌,它又如军中大旗,只要旗帜高扬,军心就稳,斗志就旺。因此,决不能让它焚于大火中。刘辅庭一边狂喊“快抢老匾,快抢老匾!”一边拼命往同仁堂跑。可是在四周一片哭爹喊娘,呼天抢地的叫嚷声中,谁又能听见他的声音?刘辅庭跌跌撞撞地赶到离前庭不远时,前庭的火势已经不可救了。他想喊“救老匾”,可是因为精疲力竭,竟发不出声音来,只能在心里绝望地喊:“完了,老匾完了,同仁堂完了!”
没想到,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抢过一桶水,往衣裳上一浇,再把湿衣裳披在头上,搬了把梯子,顶着浓烟烈火就冲了上去。这是谁?是张翊亭!是同仁堂卖药的老员工张翊亭。这人忠厚可靠,却又多谋善断。只见在烟雾和火焰中,张翊亭硬是如浴火凤凰一般,飞身而入,把那块老匾抢了出来。刘辅庭见到这一幕,心中闪过“老匾得救了”,两腿一软,就瘫坐了下来。
人们看到这一幕,都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说:“这人是谁?同仁堂的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