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公共产品短缺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型02

二、初步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格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时期,需要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格局。总体而言,我国已初步具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条件,并且制度创新的时机日趋成熟。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力条件

(1)“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致需要20万亿元的投入。测算表明,以2009年基本公共服务人均财政支出的167706元作为“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人均财政支出增长起点,并使其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人口年均增长率保持6‰~7‰,我国“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总需求合计为20546244亿元。

表327“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人均财政支出需求单位:元

年份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

2009167706

2010192862

2011221791

2012255060

2013293318

2014337316

2015387914

表328“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总需求单位:元,万人,亿元

年份基本公共服务人均财政支出人口规模预测

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总需求

20091677061334742238436

20101928621343802591670

20112217911352913000636

20122550601362093474146

20132933181371334022359

20143373161380634657098

20153879141390005392005

“十二五”合计——20546244

(2)“十二五”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保障能力。

——“十二五”财政收入增长趋势明显,将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坚实基础。近几年来财政收入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0年财政收入预计超过10万亿元。

——国有资本收租分红制度化将进一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支出能力。2009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9000多亿元,税后利润也达到6000多亿元,而当年中央财政从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中仅收取3887亿元,只占中央企业税后利润的62%财政部将适当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OL]财经网,2010-05-13。如果将目前《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中央企业上缴比例占其净利润的5%~10%,适当提高到25%~35%,则2004~2008年中央财政可以实现1500~2100多亿元的收入,比按原来比例收缴增收1200~1800亿元。考虑到经济发展和企业利润的增长,“十二五”各级政府从国有资本分红中可获得至少7000~10000亿元收入,将大幅度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收入。

——城市化加快带来的巨额土地出让金收入,将为“十二五”时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非常可观的资金保障。“十一五”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初步估算达到7万亿元。“十二五”城市化率可望提高5~10个百分点,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5~10个百分点,土地出让金收入将达到8万亿元左右。这些有利因素将是“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

2“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创新时机成熟

(1)广大社会成员对改善民生的愿望迫切。2003年SARS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滞后,“十一五”时期政府在解决基本民生问题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在这民生5年里,教育、医疗得到显著改善,农村养老保障开始起步。近年来,调整收入分配,改善住房,解决农民工问题等成为呼声最高的民生问题,迫切要求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出台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阻力相对较小,比较容易形成改革共识。从现实情况,改革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全面增强,改革涉及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改革共识更难形成,推进全面改革的难度显著增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尽管也触及地方和部门利益,但毕竟容易在多方面达成共识,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因此,“十二五”时期最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方面取得突破。

(3)东部沿海地区已开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2008年开始,东部沿海的广东、浙江等地区开始着手制定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例如,2009年广东省颁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提出未来11年,广东将以实现城乡、区域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等工作为重点,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完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保障和配套措施。

三、“十二五”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突破

1力争把农村普通高中和城乡中等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

我国已成为教育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一个教育强国。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为产业追赶或超越提供杰出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只有把义务教育延长到把高中阶段包括在内的12年,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对享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的要求,才能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上学难、上好学”的问题。

因此,“十二五”要在促进9年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差距的基础上,率先把农村普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并力争把城乡中等职业教育全部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基本建立包括农村普通高中和城乡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12年义务教育制度,提高劳动力素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条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