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我国初步具备构建消费大国的基础条件
1我国消费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
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投资出口对GDP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向这一阶段迈进的重要转折期。2009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3600美元左右,正处在提升消费率的历史拐点。2003~200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均保持在两位数。即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也达到216%。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4000美元。消费主导时代正在加快到来,“十二五”将是我国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的关键5年。
表3122003~200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总量增长速度
200345842—
2004539501769
2005671772452
2006764101374
2007892101675
20081084882161
20091326782230
数据来源:根据2004~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所得。
从国际角度看,我国消费规模增长也快于其他国家快速工业化阶段的消费增速。比如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的消费增速为92%,韩国在80年代的消费增速为80%,而我国则达到121%。
表313世界前10大居民消费国单位:10亿美元,%
国家GDP总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
平均年增长
美国1420411320922539
日本49093273250000
德国36532477188142
英国26462352175163
中国432621971593121
法国28532067146762
意大利12172293124056
西班牙1604108181783
加拿大140095570865
墨西哥108682466967
资料来源:WDI、中金公司研究部。
2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长将带来消费规模的扩张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的研究,到2025年,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将会达到52亿人,将占城镇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每年总可支配收入为133万亿元人民币,城市家庭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每年消费能力达20万亿元人民币亚夫中国人口结构已为扩大消费打开时间之窗[N]上海证券报,2006-06-26。
3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将伴随消费率的提升
过去几年,我国家庭老年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也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在持续上升,从1982年的798%稳步提高到2009年的116%。直到2020年,我国都将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老龄化的到来以及老龄化水平的提高,从消费角度看,意味着纯粹消费者在增加,由此将带来储蓄率下降和消费率的提高。
表3141982~2009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单位:%
年份老年抚养比年份老年抚养比
198279820011009
198782920021038
199083520031065
199592320041069
199695420051067
199796920061096
199899120071110
1999102020081133
20009922009116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315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时间段发展阶段老年人口最高峰值80岁以上的人口数
2001~2020年快速老龄化阶段248亿3067万
2021~2050年加速老龄化阶段超过4亿9448万
2051~2100年重度老龄化阶段峰值437亿7500万至12亿
资料来源: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2006-02
三、初步形成消费主导的基本趋势
消费主导的趋势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关键在于推进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十二五”时期,抓住扩大消费的有利时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推动收入分配等相关政策和体制的创新,我国消费率将完全有条件从不足50%提高到60%~65%,居民消费率将从当前的35%左右提高到50%~55%左右,初步形成消费主导的基本趋势,实现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
1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全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幅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
影响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有助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快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提高农村居民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将会大大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消费市场。
2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尽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变居民消费倾向
消费既是经济问题,也是事关民生的社会问题。当前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上学、医疗、住房实际上都是消费问题。这些消费问题仅仅靠个人是难以解决的,需要政府以公共的方式来解决,即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居民消费的基础。社会保障是一种再分配形式,通过社会保障收支、经常转移收支等再分配形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稳定社会的消费预期。通过加大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尽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大大提升居民的消费倾向,尤其是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消除这些人群消费的后顾之忧,将有利于刺激和扩大居民消费。
3加快财税体制转型,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财税体制和政策在促进消费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比如,建设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保障。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框架刚刚形成,建设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还需要尽快推进相关方面的改革。再比如,通过征税与转移支付等手段可以调节过高的收入分配差距,总体上提高全社会的消费倾向。
4推进金融体制转型,加快消费型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消费型金融体系,通过向公众提供小额信用消费贷款,将有助于完善居民的消费环境,提振社会消费能力,培育消费型社会。当前,我国消费型金融体制与建设消费大国的要求还相去甚远,需要加快改革步伐,推进消费型金融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消费型金融体系中信贷方和借款方之间的互信至关重要,没有信用体系的支撑,消费型社会的构建很难推进。为此,需要尽快构建全社会的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