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低碳转型: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11

低碳转型的“全面性”

低碳转型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当减排的国家目标确立之后,压力会迅速传导到社会组织中的每个单元——从单个企业到单个家庭,都会在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相应变化,从而适应转型的需要。这种变化开始时可能并不显著,但随着压力的增大,社会中的个体会发生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变化。

中国所制定的国家目标这相当于将全部社会单元生产与生活的能耗水平在15年内降低一半!在这种压力之下,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试举一例可知。

在东北,很多家庭冬天要靠烧煤来取暖,假设每个住户在一个冬天要烧掉1000公斤煤,现在政府要求所有住户把平均用煤量降下来,在若干年时间内,将煤耗水平降低到600~550公斤的水平。由此住户们的生活状态将发生如下变化:

首先在第一年,假设政府规定每家住户必须降耗10%,即每户居民在冬天里只能使用900公斤煤,那么居民们为了充分使用这900公斤煤来取暖,可能会对自己的火炉进行修葺,把所有“跑、冒、滴、漏”的地方堵住,通过精打细算地用煤来减少煤耗。

到第二年,如果政府继续增大压力,规定每户只能使用800公斤煤,这时各家再对火炉作简单修整已无法满足取暖需要,于是住户将不得不考虑对火炉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提高供热效率的办法来节省煤耗。

再到第三年,政府继续规定要再减少100公斤煤,此时各家仅仅在提高火炉的热效率上下工夫已不够用,住户们需要考虑从改善房屋质量上入手——换上加厚的门窗,给内墙加上石膏板,给外墙刷上涂料,再在屋顶铺上保温板等等,通过这些手段,700公斤煤才可过冬。

到第四年,如果政府要求煤耗再减少100公斤,各户只允许用600公斤煤,显然此时现有的房屋结构已不能满足取暖要求,住户们需要对房屋进行整体改造,使用新型的节能保温材料来重建房屋,于是独立建筑转变为集群建筑,该地区所有居民的建筑将统一达到节能建筑的标准,政府减排的目的也随之达成。

可见,低碳转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就如同紧螺丝一样,社会中的个体感受到的压力会逐步加大,个体不得不通过自身生存形态的转变来适应这种压力的要求,到最后,个体会发生全方位的、系统性的甚至脱胎换骨式的变化,低碳转型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低碳转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深度上,也体现在广度上,整个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低碳转型的压力影响,并在转型压力的传导下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当一国的国家低碳目标确立之后,压力会从上至下传导,各行各业的规则标准将重新构建,在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建立起新规则,形成如低碳工业、低碳农林、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乃至低碳消费等众多新领域。这些领域中的个体将在新规则的约束下调整自己的行为边界,以适应低碳转型目标的要求。

如在工业领域中,各种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工业企业将因为达不到规则标准而被关停;而低耗、节能、低排放的工业企业将会得到市场鼓励并获得丰厚的回报——以大排量著称的悍马汽车现在已被通用公司宣布停产诞生时间不久,致力于电动汽车研发的新公司比亚迪却受到投资大师巴菲特的青睐,这就是市场规则重构后产生的奇特现象原因所在。

又如在交通领域,空运与海运企业开始实施大规模“减碳行动”。为达到降低排放要求,企业会在提高能源效率、节省燃油、提高发动机性能和改善航线航路调配上下工夫,碳配额制度将逐步在航运领域内实施,无法适应新规则的航运企业会因运营成本的急剧拉升而被迫退出市场;陆路交通方面,“绿色出行”得到倡导,公共交通网络获得优化,公交优先战略被广泛推行,地铁公交系统加快建设,燃油汽车节能技术加大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研发,新型轨道交通也积极建设,绿色交通成为业界发展主流。

再如在生活消费领域,“低碳”概念将深入人心,自然、简约、健康的“低碳生活”将被广泛倡导,超市中的商品也会被贴上“碳足迹”标签,高碳产品在市场中的存在空间将变得越来越狭窄,低碳产品却会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低碳转型对社会的影响是广泛的、深刻的,也是全局性的、系统性的。它将重塑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在新规则约束之下,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组成个体要么脱胎换骨以求新生,要么因不适应规则而最终被淘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