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华盛顿邮报公司

《华盛顿邮报》是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通过刊登五角大楼的绝密文件和揭露水门事件迫使理查德·尼克松总统退职,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威望,从而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报纸。1971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上市。1973年巴菲特开始投资《华盛顿邮报》的股票。这是巴菲特长期投资普通股掘到的第一桶金。

《华盛顿邮报》刚刚上市的股票,得到了市场的大力追捧,股价一路强劲攀升。1971年每股6.5美元发行价的股票,到了1972年1月,涨到了24.75美元,到了12月更是创下了每股38美元的记录。

《华盛顿邮报》上市不过一年半,股价几乎涨了六倍。巴菲特站在一旁冷眼旁观,心情很是复杂。对于《华盛顿邮报》的价值,巴菲特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不过碍于它高高在上的股价,巴菲特不敢贸然买进。但是,巴菲特从来不乏好运气。

进入1973年,随着股市的下跌,以及水门事件的影响,赐予了巴菲特一个在底部买进《华盛顿邮》股票报的绝好机会。

1972年6月17日,水门事件爆发。6月18日,《华盛顿邮报》首次报道了水门事件,该报的记者鲍伯·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一系列后续的跟踪报道,他们依靠线人“深喉”的消息捅开了水门事件的内幕,终于向世人揭发了共和党政府试图在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破坏民主党的竞选活动的丑恶行径。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知道什么,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沃伦·巴菲特

当时执政的尼克松政府为了掩饰丑行,不断向《华盛顿邮报》施压,警告《华盛顿邮报》的老板凯瑟琳不要出风头。但是凯瑟琳没有退缩。

11月7日,尼克松连任成功。白宫开始了他们的报复,不再对《华盛顿邮报》提供消息,而是全部提供给《华盛顿邮报》的竞争对手《华盛顿星报》。1973年1月,联邦通讯委员会首先发难,他们否决了对《华盛顿邮报》公司的两家佛罗里达电视台继续经营的申请。当时华盛顿邮报的股价是每股36美元,事发之后股价立刻下挫。1973年1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赛里卡主持审讯7名被告。1月8日,7名被告中有5人认罪,另外2人由陪审团定罪。这意味着《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长期跟踪报道暂且告一段落了。但是,华盛顿邮报股价的暴跌方才刚刚开始。

到了1973年2月末,华盛顿邮报的股价跌到了27美元一股,比几个月前的高点,已经跌了30%。虽然股指还在高位,但是巴菲特认为华盛顿邮报的股价,已经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喜诗糖果的经验告诉他,对于优质的企业,应该给予适当的溢价。但是,格雷厄姆教会他的安全边际,已经是融进血液的信仰。在品质和价格之间,巴菲特在不断练习寻找着平衡,这是一种接近于艺术的东西,需要不断体验,才能慢慢地成长。

虽然华盛顿邮报的股价已经跌了不少,虽然购买的欲望如此强烈,但是巴菲特还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他小心翼翼地买了18600股,买入价是每股27美元,总价50.22万美元,只是一笔非常小的投资,但是相对于巴菲特以往的谨慎,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赌注了。二月份的道·琼斯指数依然处于历史的高位,下跌的趋势是很明显的。而且,华盛顿邮报作为一家被尼克松政府敌视的企业,前景到底如何,实在是难于预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政府出于明显的敌意,想要撕破脸皮搞死一家企业,即使是在美国,总不会是很艰难的事情。不管是宏观的大市,还是华盛顿邮报的经营状况,都在明显地恶化。这个时候买进华盛顿邮报的股票,是需要独特而且长远的眼光,更需要足够的勇气。

巴菲特非常清楚现在还不是入市的时候,但是他还是忍不住买了一些。华盛顿邮报是如此吸引他,他需要持有一点仓位,来增加对市场的感觉。到了5月份,蓝筹股已经开始全面的坠落,华盛顿邮报的股价跌到了每股23美元。“华盛顿邮报的股票更便宜了,为什么不多买一点!”这就是巴菲特唯一的想法,于是巴菲特继续加仓,又买进40000股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到了9月份,华盛顿邮报的股价跌到了20.75美元每股。

1973年10月23日,在明显的证据之下,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在这场和政府的战争之中,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华盛顿邮报倾斜,巴菲特知道自己的赌注押对了。道·琼斯指数依然在跌,华盛顿邮报的股价还是在跌。巴菲特唯一的心情就是高兴,他跳着舞步走进他的办公室,在哀鸿遍地的市场上,大笔吃进了华盛顿邮报的股票,数量达到18.1万股。

在1973年,整整一年间,巴菲特都在买进华盛顿邮报的股票,道·琼斯指数在一直往下跌,华盛顿邮报的股票不断地变得更便宜,巴菲特的心情也越来越好,不断地买进华盛顿邮报的股票,越跌越买,越便宜买得越多。到了年终,道·琼斯指数收盘于851点,下跌了16.57%。巴菲特则总共投资了1060万美元,拥有了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全部B股的12%,占全部股票份额的10%。

1973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收入总额为2亿美元,当时它的旗下,包括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杂志、时代先驱公司,以及四家电视台,和一家专门提供新闻印刷纸张的造纸公司,净资产总值大约为4亿美元。但是整个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市值却只有1亿美元。市场的非理性竟至于此,当股价涨的时候,不需要基本面的支持,同样当股价跌的时候,再优质的基本面也无法阻挡。当华盛顿邮报的股票价格只有内在价值四分之一的时候,跌势依然没有停止。

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于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至此,整个水门事件方才画下句号。从1972年6月水门事件东窗事发,到1974年8月尼克松辞职,《华盛顿邮报》坚持了长达两年多的调查报道,揭开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丑闻,最终导致总统辞职,近40位高官锒铛入狱。美国第3任总统杰斐逊曾经说道:“如果由我来决定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要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两百年之后,在美国这片自由的土地上,一家报纸击败了一届政府。

虽然水门事件将华盛顿邮报推上了荣耀的巅峰,但是依然没有阻止它股价的下跌。1974年,巴菲特手上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已经亏损了20%,在1976年之前,华盛顿邮报的股价都低于巴菲特的持仓价格。投资华盛顿邮报之初的整整三年,巴菲特都出于亏损之中,牢牢地被套住了,但是巴菲特并没有感到害怕。自从1973年投资华盛顿邮报以来,巴菲特就没有卖过一股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反而通过股份回购,使得自己的持股不断增多,直到2006年底,巴菲特当初的1062万美元已经增值为12.88亿美元,持有长达33年,投资收益率高达127倍。华盛顿邮报是巴菲特投资生涯之中投资收益率最高,同时也是持有时间最长的一只股票。

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的理由分析:

1.熟悉《华盛顿邮报》。

巴菲特13岁时就是邮报的报童,并持续干了4年多时间,依靠送报纸就攒了5000多美元,这是他的第一笔财富。

2.懂得传媒业务。

1969年,巴菲特购买了《奥马哈太阳报》。在1973年购买华盛顿邮报股票之前,他已经有4年经营报纸的经验,从中认识到了报纸的市场垄断性,“报纸是一个奇妙的行业。它是那种趋向一种自然的有限垄断的少数行业之一”。

3.巨大影响力。

1971年,因发表《五角大楼报告》这份机密文件,暴露政府在越南战争问题上的欺骗行径而名声大振。

1972年6月,5名男子私自闯入水门饭店——此地为民主党的全国竞选总部,华盛顿邮报对此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是共和党政府为了破坏民主党的竞选活动,而派遣这5人试图在民主党竞选总部安装窃听器。虽然《华盛顿邮报》面临巨大压力,但最后还是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支持,强大的舆论迫使尼克松总统下台。

《华盛顿邮报》因此而获得普利策奖,确立了自己的大报地位,成为美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4.严重低估的股价。

1973年巴菲特买入股票时,《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权益资本收益率是15.7%,与当时大多数报纸的平均赢利水平相当,略高于标准普尔工业指数的平均水平。而当时《华盛顿邮报》作为领头羊在华盛顿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整个华盛顿地区报纸发行量的66%。但5年后《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增长了l倍,比报业平均水平高出50%。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