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访翠

在上花轿之前,李贞丽两次回首,对老情人叮咛复叮咛:“我那三百两银子,替我收好,不要花费了!”

这次写的银钗有两种工艺与“翠”相关——点翠和镶翠。

点的是翠羽,镶的是翡翠。照片可能有点偏色,那三粒翡翠其实属阳绿,有油润的包浆,与承托处衔接紧密,看得出是原配的,与银钗本身相依相偎地在许多收藏者手中流离辗转,一起走过了许多年。

点翠与镶翠都是比较精巧的工艺,我之所以决定买这钗,就因为偏爱这样的工艺,始终怀有“访翠”之心。

带这些工艺的首饰一般都很有闺阁之风,但这银钗其实属于耳挖簪,看起来无端地多了几分俗世女子的烟火气。

耳挖簪是指簪头多出一截,顶端做成小勺状,可以供女子闲时从发髻上拔下,挖耳所用的簪子。感觉戴这样簪子的女子不会是黛玉宝钗那样的大家闺秀,而更似秋桐晴雯之类的姨娘或大丫头,在天日晴好之时,小憩于煦暖阳光下,懒洋洋地拔下自己的耳挖簪,漫不经心地以此消磨时光。

但这个双足银钗与寻常的耳挖簪又有不同,钗头小勺有两个,是个双头耳挖钗。这种耳挖当然不实用,只是看起来很特别,戴在女子头上,带点张扬的姿态,俗艳艳地美丽着。

看着她,我想起了《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假母李贞丽。生来粉黛围,跳入莺花队,说是养母,其实贞丽只比香君大六岁,依然是个二十出头的美人。与纯净刚烈的香君比起来,贞丽要世俗得多,但却也不像一般老鸨那样惟利是图。对香君,她的确怀有母亲与姐姐那样的关爱之心,以至最后在香君被人逼婚时愿意代女出嫁。昆剧《1699·桃花扇》中强调了她的热情与世俗,在上花轿之前,贞丽两次回首,对老情人叮咛复叮咛:“我那三百两银子,替我收好,不要花费了!”

这个不实用的耳挖钗,就适合李贞丽那种世俗得可爱的女子罢。

摄影/施夏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