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的企业(32)

 

文化

共同的经历能够造就共同的观点。企业、家庭、国家——一切群体——都有其习惯性的理解和行为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共同的习惯行为,就形成了一个群体的文化。埃德加·施恩将群体文化定义为:“一个特定的群体,为了应对整合内部、适应外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发明、发现或发展出的一个基本假设模式——它非常管用,从而被这个群体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是正确的,因此也被教给了新加入的成员,让他们也按照这种模式去感知、思考、处理这些问题。”

职场的运作也犹如文化。同样职业的人,他们的共同点,不仅仅是在专业技术和语言;他们有着共同的世界观。例如在汽车行业,汽车设计师关注汽车的美感;汽车工程师则关注汽车的性能。采购主管则关注成本。同样看汽车,看这个产业,由于行业属性不同,这些专家采用的视角也不同。在设计师看来是关乎美感的事,在工程师那里却是关乎机械性能的事,而在采购主管那里则是关乎成本的事。

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简化了高效应对机制的传承过程。另一方面,它也限制了人们探索新的应对机制。这些习惯行为被传给后来的一代又一代人,最后发展成一个群体的正统的东西。成为了一个群体必须遵守的“应对当前及未来挑战的唯一正确方式”,而不仅仅是“这个群体过去成功地应对挑战的有效方法。”

20世纪70年代,有研究者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他们将四只猴子关进了同一个笼子,并放置了一架楼梯通向挂在天花板上的一串香蕉。当第一只猴子碰到梯子时,研究者就拿着水管对所有的猴子喷水。虽然被淋湿了,一脸困惑,猴子们又继续尝试去拿香蕉,但每次不管它们中谁尝试去拿香蕉,其他猴子都会一起受罚。很快,猴子们就明白了:这架楼梯是“禁忌”,不能碰。接着,研究者就抓出一只猴子,换了一只没有此前经历的猴子进去。新换的猴子一进去,就开始朝梯子走去。在它还没有碰到梯子前,其他猴子就把它拉了回来。在试了几次后,这只猴子都被拉了回来,这样它也放弃了。接着研究者又抓了一只猴子出来,放进一只新的,直到之前受过罚的猴子都被换了出来。然而还是那样,没有一只猴子再去爬这架楼梯。顺便说一句,第二批没有受到过惩罚的猴子,如果谁敢尝试一下,就会成功。因为研究者在放进第一只新猴子的时候,就已经撤掉了水管。

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在1996年做了一项调查,近半数的受调查者认为经营哲学的差异是企业易手后最棘手的问题。此外调查也指出,文化差异也致使企业付出丧失商业机会的巨大代价。同年,《华尔街日报》也做了一个针对管理的调查,指出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企业在执行变革时,文化是最主要的障碍。“毫无例外,” 作者下了结论,“文化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最大的问题。经营风格、客户关系以及沟通方式等文化方面的差异是企业合并后的整合期最难以克服的障碍。” 

个人环境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种族、性别、国家、家庭,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也有自己独特的记忆。我们认为自己的经历属于过去,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我们的经历影响着我们对当下的理解、所做的决定及采取的行为,这些理解、决定和行为又会塑造我们的未来。我们播种了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不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例如,如果一个男孩在一个非常专制的父亲身边度过童年,那他长大后,很有可能在其老板面前也是畏畏缩缩的。一个女孩如果在非常殷实的环境中长大,她就会更加坦率地看待新调来的经理。非主流文化群体的成员,面对各种问题都异常敏感,相反,有着主流文化群体的成员则常对此不以为意。我们的经历使我们比其他人更容易看到或感觉到某些事情。我是在几十年前冻伤了脚趾头的,但是直到现在每次冷风过境,我的脚趾就会隐隐作痛。

就我个人来说,我曾经不幸(也是一种幸运)地生活在军事独裁政府的统治下。当时的政府执行的是灭绝政治对手的政策,同时拒绝承认他们的一切可耻行径。我童年的经历,让我对偏执和自欺欺人非常敏感。所以我选择了现在的工作——帮助他人找到自己内心“必要的正直”,并无条件地尊重彼此,绝非偶然。

这四种过滤器——生物性、语言、文化、个人环境——构成了我们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又反过来会限制我们的感知、想法、感觉以及行为。它指引着我们和哪些人交往,不和哪些人交往;采用这种思考方式而排斥其他思考方式;采取这样的行为而绝不考虑其他的;决定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无法接受的。因为心智模式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只能在它的控制下生活。也就是说,我们活在自身经验造就的现实里,我们感受的现实只出现在自身可诠释的范围内。又因为我们各自不同的背景,我的“经验现实”绝不会和你雷同。每一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由于我们的心智模式不同,我们每一个人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就会截然不同。

我们看不见自己的心智模式,因为它们是无形透明的。我们可以透过它去看世界,却看不见它们本身。心智模型就像有色镜片,虽然我们无法看到自己镜片的颜色,但每个人都戴着不同颜色的有色眼镜。如果我看到的是绿色,显然我是戴着绿色眼镜看的,因此我会认为绿色就是现实本来的颜色。如果你看到的是红色,你就是错的。当然,你的看法和我的恰好相反,那是因为你是戴着你那无形的红色眼镜来看待这个原本不带色彩的世界的。

控制者就是要证明他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观点。证明自己是对的,只是为了自己的自尊,而不是追求真理。控制者认为正确的就是有效的。他们无法想象无知的人还能有效地做事情。受到本体自大的蒙蔽,这样的人不想听取别人的意见,他们害怕自己的观点遭到反驳,从而失去自信心。然而不幸的是,在大多数人际交往情形中,我们面临的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你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还是想有效处理事情(也就是,双方的谈话是否有效)”的问题。

本体谦逊就是你知晓并认可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模型。当你认识到构成心智模型的“过滤器”有多么根深蒂固和力量强大时,你就会知道,因为别人看问题的角度和你不同就骂别人,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因此能够停下来,听听他人说出自己的观点,已经很不错了。然而你的目的是经营企业,为了能够有效地经营企业,你要做的不仅是接受他人的观点。你需要创造环境,能让自己和他人共同合作将事情做好。你怎样才能统一多元的观点?怎样包容不同的看法?怎样才能接纳别人的观点,看到多元化也能给成功提供契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