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活动是非常辛苦的,很多的活动策划人与运营者都说:活动真不是人办的!活动办完之后人都脱了一层皮。但为了当地城市品牌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又不得不继续办活动。明知办活动难却还要硬着头皮办下去,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活动累人却不见效益。对于活动操办者来讲,要跳出这个事倍功半的怪圈就得解决一系列关键的问题:什么是营销活动,什么是活动营销?如何将单纯的营销活动提升到一个高层次的活动营销层面上来?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得深入了解活动,了解活动营销的基本规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正因为办活动很难、很累,我们通过长期积累和总结,经过案例梳理与理论提升,把它变得不难、不累了,这样的研究才有更大的价值,从事这项探索的团队和机构也才有更远大的发展前景。
营销活动是为活动打工,而活动营销则是借助活动创造价值和财富。
多年来,中国的绝大部分活动仍然停留在营销活动的层面上,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动营销。营销活动事实上只是为活动打工,而活动营销才是借力活动来推广品牌的好手段、好方法。在我们周围,大量的活动都是停留在初级层次上,活动无品牌知名度,目标客户缺乏对该活动的认知。活动的操持者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向客户解读我们的活动是什么,主办单位是谁,会有哪些嘉宾参加,活动规模怎么样。这大量的时间全浪费在向我们的受众、客户解读我们的活动是什么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却得不到彰显。核心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活动还缺乏品牌,缺乏长远的规划与卓有远见的运作,活动的主办方与承办方都缺乏对活动营销的真正理解,还处于就事论事,办一次活动就为了实现当前诉求的层面上。大量的活动还处在首届、第一届、第二届这样的培育期,能超过五届的活动真是凤毛麟角。更为常见的是,许多活动都是首届之后就销声匿迹,没有了延续,更别说长远的品牌发展了。
实现活动营销五步走:质疑——观望——试探——尝试——合作。
如同客户购买一件品牌商品一样,参与者、赞助商、嘉宾对于一个活动的参与、赞助或者决定是否出席,都是对这次活动从认识到认知,再到认可,最后到认购的过程。从认识到认购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首先是质疑阶段,第二阶段是观望,第三阶段是试探,第四阶段是尝试,第五阶段才是合作。大多数活动都缺乏品牌和影响力,所以客户对此类活动都只停留在质疑和观望的阶段。这样的状态下,对于活动举办方来讲情况就非常糟糕了:第一,吸引赞助商很难,赞助商不会为一个没有影响、没有品牌、没有回报力度的活动提供赞助;第二,吸引参会者也很难,参会者无法信任一个没有名气与影响力的活动,他们的诉求难以在这儿得到满足;第三,邀请重量级的嘉宾也非常难,在众多活动的邀请下,他们是要权衡活动重要性和预估出行价值的。所以说,要办好一个活动,就得影响和争取这三方面的人,在这三个方面做到位。
企业赞助活动不是购买活动本身,而是购买活动的影响力。
中国大量的活动吸引不到企业赞助,核心原因就在于活动缺乏影响力。一个活动要赢得企业的赞助,核心的一点是主办方应该明白:企业要赞助一个活动,其买的不是活动本身,因为活动的归属权属于主办方,活动本身和企业是没有关系的;企业买的是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力,企业为的是要把自身品牌裹挟在活动的大众关注度中传播出去,以达到广而告之、促进销售的目的。就像企业赞助电视台的一个电视栏目,买电视台广告,实际上不是去购买节目本身,节目本身的版权还是属于电视台的,企业买的是节目收视率所代表的大众注意力或者说“眼球经济”。企业买报纸广告,买的是阅读率。这就叫做营销的二次售卖。活动运营者一定要擅长于把活动的意义、嘉宾的层次和活动话题的吸引力等一切卖点变成媒体影响力,把影响力再售卖给我们的赞助企业,这样我们的活动才能赢得更多企业的支持和紧密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