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比较视点的小训练

纵向阅读报纸、杂志

我在做商务演讲时,会接受大家的提问。

“你平常都看哪方面的报纸、杂志?”

对于这个问题,恐怕大家期待的回答是“英文版《商业周刊》和《金融时报》是必看的”,或者“《文艺春秋》和《选择》是与经营管理干部交流的好机会”。

也就是说,提问者肯定认为咨询顾问一定有特殊的信息来源,而且肯定是国外报刊或者特别的会员杂志。

我现在的以及以前的同事都是很认真的人,其中很多人擅长学习语言,但很遗憾我不是。

担任顾问时,我会定期购买《日本经济新闻》《日经产业》《日本经济信息战略》,另外还看公司的《日本经济流通新闻》。并且每隔一两个月就要浏览《钻石周刊》《东洋经济周刊》等。

我并没有特殊的日常信息来源,只是认真看这些。

我认为从普通的媒体信息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新闻报道都是在某种基调下记录某种信息的,或肯定,或否定,或怀疑。这是报道的特点。

但是,读者不能读完就算了。

因为杂志、报纸上的报道具有时效性,基本都以当天或者一周内的要闻为重点。因此读者只能看到非常有限的一个侧面,或事实,或气氛。如果客观思考这些事,去除撰稿者添加的内容,并按时间变化进行观察,就会有许多有意思的发现。

我们来看一下玩具厂商宝公司(现在的宝富公司)这个例子。

·纵向读《日经产业》的例子:宝公司

这10年来,《日经产业》与宝公司相关的报道有20多个,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前总裁佐藤庆太的兴衰史”。

先简单说明一下背景。佐藤就职于父亲创办的宝公司,曾担任总经理助理一职,1996年,因为观点分歧而辞职。之后,他另外创立了一家公司,并在两年内使公司发展成一家年收益1.6亿元的大企业。1999年,他重新回到宝公司,但此时公司业绩下滑,连佐藤的父亲都重新出山拯救公司。2002年2月,佐藤升职为总裁,并在两年内使宝公司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公司利润实现了“V”字型增长。

佐藤担任经理期间,销售火暴的商品有芝麻湾的陀螺、能够与狗对话的保龄球女孩、家用卡拉OK“e-kara”(一种游戏主机)、绍罗(CHORO)Q值无线版“数字Q”、家用啤酒托盘等。在“玩具拓展”的构想下,佐藤开始将视野扩展到家电、电动车(大型绍罗Q)等领域,2003年,公司销售额达100亿元。

但好景不长,不到两年,公司业绩就下滑了,2005年3月底,财政赤字超过10亿元。

◆纵向读《日经产业》的例子:宝公司

1.  编辑采访:丢掉创业者的意识

2.  2001年版畅销商品排行榜第1章畅销商品法则

◆永不过时1  让父母们购买宝公司产品的“玩具拓展战略”

(2001.12.17)

3.  战略——扩大市场  宝公司经营:

绍罗Q选择这条道路的理由(2002.3.4)

4.  人物列传——40多岁的人的改变——

佐藤庆太“正在培养下一任总裁”(2002.10.7)

5.  日本人加倍努力!新马列主义的前进

第1章——让员工充满激情的条件1:

上级的热情感染员工,给予员工信心(2003.1.27)

6.  宝公司经营——迎接“玩具拓展路线”的舞台(2004.6.21)

7.  因“玩具拓展路线”受挫的宝公司:

再次背水一战,进行重建(2004.12.6)

8.  历史的重演:

宝公司业绩下滑,佐藤总裁引咎辞职(2005.2.7)

佐藤引咎辞职,5月,公司决定和富公司(富公司给予了宝公司极大的帮助)合并。2009年6月,公司改名为宝富公司(英文名为TOMMY),佐藤任副董事长(负责市场部、开发部)。

《日经产业》的主要报道均列在上图中。

1.2.3.基本上是对“玩具拓展”战略的高度评价,4.5.是对经营者佐藤的高度赞扬。一年半以后的6.是对“玩具拓展”战略的否定,又经过半年的7.和8.证实了“玩具拓展”战略不可行。

那么“玩具拓展”战略真的错了吗?抑或是佐藤的领导有问题?

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受到日本国内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的影响,大型玩具厂商不可能仅仅局限于面向小孩子的玩具市场,拓展市场势在必行。

那么,在拓展市场之前就必须提高热门商品的生产力,佐藤的成功就在于此。

通常,肯定的报道不一定都是正面的,否定的报道也不一定都是反面的。

比较两者就会明白优点和缺点。

·真正的问题 = 为什么很难长久运营?

佐藤本人在“肯定的报道”中说:“宝公司所做的还远远不够,现在还不能像那些经典品牌一样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他对自己有相当正确的认识,但遗憾的是这个战略与实践相差甚远,可又不是“战略偏差”。

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很难长久运营。

对于最初广受好评,之后却失败的Q车,公司得出了“因为撤退所以失败”“电动车难以经营”之类的结论,这些都是莫名其妙的。导致失败的原因与其说是战略,不如说是方法。

Q车的年平均销售量为400台,在当时是最畅销的电动车,虽然没有使公司的收益增加,但它为绍罗Q自主品牌的崛起作出了贡献,从这一点来说它已经尽力了。

问题在于宝公司投入了太多固定的资产和资源,如成立绍罗Q车公司,收购零部件公司,收购国内仅有的8条公认跑道。虽然投资巨大,但流动资产占总投资的比例很小,所以必要时资金难以撤出。

最后,宝公司与富公司合并也是在热门商品受冷落的高风险环境下进行的必然选择,这样宝公司的收益多少会好一点儿,这也是必须讨论的决策之一。横向阅读报纸、杂志

如果根据时间顺序比较或认识问题,那么从一般的信息中也可以发现重要的事情。这就是“横向阅读报纸、杂志”告诉我们的道理。

“横向阅读报纸、杂志”讲述的方法是,同一话题在同一时期内通过比较不同媒体报道的同一时期的同一话题,缩小报道与真相的偏差。

中学时期,我酷爱印刷读物,总是拜托父母买《朝日新闻》。当时,我订了好几份当地报纸,《福井新闻》就是其中之一。每天早上都有四位送报员来我家(农村没有晚报)。早上,我总是一个人疯狂看报。

早餐前一小时,放学后一小时,我至少会将两份报纸从头至尾仔仔细细看个遍,这是直到高中毕业为止保留了6年的习惯,上大学后我就只关注《日经新闻》和《朝日新闻》了。

我并不是为了比较各个版面而读报的,而是为了比较各种报纸在编辑方针以及报道的及时性等方面的差别。

无论哪一天的报纸,头版新闻都完全不同。人们最关心的头条新闻经报社一编辑全都变了样。对此我十分吃惊。

尽管如此,各种报纸间还是有相同的部分,但这些也只是大体接近事实。

如果只读一种报纸,就很有可能不知道某些事实。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只要有兴趣,可以无限地横向比较。

虽然互联网的历史很短,无法追溯过去,但是可以一览不易明白的意见:英语意见、汉语意见、转载意见(这类意见非常多)等。这些多是匿名的,且涉及面广、错综复杂,如果可以分类就能成为便利的横向阅读工具了。

谷歌、雅虎等网站既提供可以横向把握的水平型新闻,也有围绕某一行业或话题展开的垂直型信息。  

不管怎么说,网络让我们可以追溯过去的相关事件,这是意义非凡的。偶尔从头读到尾

即使手头只有一份《日经新闻》,如果从头至尾读一遍,也会有有趣的发现。

虽然接近事实,但很多时候同一话题的报道和评论(肯定或否定)不同,对行业和企业的看法也不同。

横向阅读发现的是意见的宽度。比如,报纸报道了一家大型连锁便利店B公司,相隔几版刊登了两篇报道。一篇报道安排在头条的访问栏目。在这篇报道中讲述了各种顾客以及市场变化,并讨论以后的发展战略。

“现在的顾客已经不再单纯追求量和价格了”“高价的外卖也很受欢迎”“增量没有收到效果,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销量没有上涨”等。

几版之后,又针对B公司的促销计划,刊登了一篇小报道:

“B公司将在8月份增加主打商品×××的投放量。”

而且,该报道是对增量计划的好评:“增量不仅不会增加成本,而且会吸引顾客。”

大企业大都如此,说好听点是全面,说不好听点就是支离破碎。大报社也都如此,记者一旦出错,报道的整合也将出现问题。

但是,这对于读者来说是个机会。从这里可以看出企业的各种内幕,也可揣测记者的心思。

销售负责人说:“别的公司降价促销,我们如果不反击就会失败。”

记者们写报道时的想法是:“头条是这样写,但现实不是这样”。

企业和组织肯定不止一个,我们要从这些矛盾的实例中读懂它们的生存姿态。积极享受与众不同的事

在第1章的最后,我就 “比较”视点再补充一句。

想象力的根源在于享受“与众不同”的地方。大多数人喜欢的人、与别人一样才感到安心的人、不想遭到他人反对的人,很难取得大的突破。

只有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做与众不同的事,机会才会降临到你身上。

只要我们平常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不可思议的事。让我们用“比较”的视点去发现它们吧!

当自己出现让自己厌恶的反常时,和平常的自己进行比较,就会有更大的发现。

关键是要积累这些经验。

用“比较”的视点看问题是一种习惯。如果能活用数字,就一定能够发现有趣的事实和论点。

让我们变成一个违背常理的人,不断探寻事物的本质吧。

要试着思考不同于别人的事情,即使遭人反对,也要试着挖掘事物的本质。不要拘泥于一件事,要与那些不可思议的事进行比较,要对很多事物保持兴趣。

要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学习各种事例。要能忍受作为少数派的寂寞与恐惧。这样才能将“比较”视点坚持到底。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