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到对岸
1979年5月16日傍晚时分,林毅夫“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由连传令兵通知沿海岗哨,不准驻防马山播音站的官兵在夜晚点名后走出营房;若发现海中有人游泳,严禁开枪射杀,以让游泳者顺利泅水“叛逃”对岸;即使听到枪声,亦不准一探究竟。其实,那个“游泳者”不是别人,正是下达宵禁令的上尉连长林毅夫。
金门前夜
1979年5月,林毅夫从金门返回台湾本岛探亲。
2002年6月6日,台湾著名报纸《中国时报》时论广场刊登了署名“张家生”的“空军预备役少将”的读者响应投书《那一夜,他留宿我家》。张家生不顾敏感的军中将官背景,回忆了林毅夫在探亲期间曾到自己家中留宿,并与之彻夜交谈。台湾媒体称,这篇投书披露了林毅夫赴大陆前一幕不为人知的场景及一段内心世界。
这个张家生不是别人,正是金门人中的第一位空军少将张家生。
1951年出生于金门沙美的张家生与1952年出生于台湾宜兰的林毅夫,两人年纪仅差一岁。张家生自空军幼校一路念到空军官校,于1974年毕业;林毅夫自台大农工系投笔从戎转陆军官校于1975年毕业。
一个空军、一个陆军,原本没有交集的张家生与林毅夫,都在军校毕业不久,于1976年一同考取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班,两人成为同学。而且两个人还都在企管所所在的台北市金华街租屋而居,张家生、林毅夫成为室友。
1978年,从政大企管研究所毕业后,张家生、林毅夫各自回到军中。张家生留在空军总部,林毅夫奉命被派到金门二八四师任马山连连长。
时隔30年,张家生已记不得具体是哪天,只清楚当时整个台湾的人心还笼罩在“中美断交”的政治低压氛围中,他遇到了自金门回台湾休假的林毅夫同学。
那一天下午,张家生正在台北市公馆等车时,巧遇刚到外岛服务处登记返金机票的林毅夫。
老家在宜兰,第二天就要赶回金门归营的林毅夫,看到多月未见且来自金门的同学张家生,自是喜悦。“同学今晚就到我台北的家用餐吧!”金门人的淳厚、好客,在张家生身上充分显露。
于是,林毅夫跟张家生回到张家,“国家前途”成为两位同学间的晚餐话题。张家生回忆,“我们谈到未来台湾走向,并讨论美国《新闻周刊》所举四种可能:联俄、独立、被大陆并吞或维持现状;最后我们都认同《新闻周刊》的论点:维持现状,让没有历史恩怨、包袱的第二代去解决。”
张家生与林毅夫的晚餐会谈也触及一个共同的想法:唯有中国强大,台湾才有希望。“因为谈得很晚,林毅夫就留宿我家”,张家生努力回想那一晚的林毅夫,“那天晚上,林毅夫给我的印象是,有心事,不像往常神采飞扬”。
在张家留宿一晚的林毅夫,翌日清晨即向张家生道别,赶赴台北松山机场搭乘军机折返金门。
此次台湾探亲似乎更像是与亲人和好友做最后的道别。
林毅夫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美丽贤淑的妻子陈云英在大学时就与其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婚后感情和谐融洽,大儿子小龙已经3岁,十分活泼可爱,另一个新的小生命正有待降生。
然而,就在此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林毅夫突然“失踪”了。
按照两岸媒体“盛传”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