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左手《老子》,右手《孝经》(2)

子舆的这番话说得太给力了。他说,孝是人的德行之本。人一生中的种种品行,以孝为第一位。一个人要是不晓孝道,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了。《孝经》这本书虽然文句不多,但蕴含的思想却是相当的丰富,对人的启迪甚大。即使是一辈子身体力行,恐怕也达不到孝道的万分之一。所以说,孝道之大放开来可以弥盖遍布天地四方,孝道之小收起来可以藏在隐秘的方寸之间。《孝经》里的经文品玩起来意味无穷。但如果你只是一读而过,只会觉得文字蛮少的,而不知道其中的意味深长。怎么可以因为它文句不多,就以轻忽的态度来看待它呢?

拉拉杂杂又扯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让对《孝经》说三道四的人说去吧,我们应当应该相信时光的魔力,相信古人的眼力。中国两千多年来那么多的典籍,直到今天还依然散发出迷人的光芒,指导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不就是这么些书吗?中国两千多年来那么多的圣君贤人,得到他们最大的公认的,不也就是这么些书吗?据说清康熙帝曾要求那些满族王公大员们抓紧学习汉人的先进文化,考虑到这些人的中文程度比较低,就搞了一个"三必读"的最基本书目:《三国演义》《孝经》《老子》。然后,历史上就有了一个名词叫"康乾盛世"。而历史上称"开元盛世"的那一段,坐江山的不就是那个左手《老子》、右手《孝经》,读书范儿垂范天下的唐玄宗吗?

笔者曾在《破玄:老子的密码》一书中谈到中国历史上成功的统治者的秘诀就是8个字:"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这"外示儒术"的部分,核心的就是以孝治天下。孝是一种扩展性和伸缩性极大,层次性、适应性和开放性极强的伦理规范,始于家庭而能扩向社会。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蓝图就是以"孝"为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汉代从上到下,都以倡导与鼓励孝道为己任。"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统治者还不时下诏令免除对长辈尽孝之人的徭役,对孝悌或孝慈的人也常有赏赐。汉代帝王除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外,自西汉惠帝、东汉明帝以下,帝王谥号无不标以"孝"字。颜师古说:"孝子善述父之志,故汉家之谥,自惠帝以下皆称孝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