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第二章 闯荡江湖(5)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南方之行。与1984年第一次南方之行的相对谨慎相比,这一次邓小平热情洋溢地称赞了特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等旗帜鲜明的观点。正如其后“两会”期间刊发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标题所渲染的一样,全国又掀起了一股新的下海经商热。仅北京一地,每个月新开的公司便以2000家的速度递增,以至于半年后,全市库存的工商执照全部用完,只得紧急向天津市调运1万个救急。

经过三年的跌跌撞撞,国美电器终于生存下来。1990年,珠市口店3年的合同期满,兄弟俩又续签了1年。1年后,这个狭小的地方已经满足不了兄弟俩日益火红的生意,他们决定放弃这家门店。而此时,他们已经在北京开了好几家新的门店。1992年,黄氏兄弟几家电器店的销售额已经近2亿元。

就在生意红红火火进行的时候,1992年底,黄氏家族发生了一件大事:曾经一起创业、同甘共苦的黄俊钦与黄光裕兄弟两人,却因为志趣各异,最终分道扬镳。

黄氏兄弟的聚合,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热点。想当年,黄俊钦出门闯荡天下,黄光裕紧跟不舍;后来,黄光裕来北京试水,黄俊钦不放心,马上也跟了过来。当时的兄弟情义,让天涯仿若咫尺。而如今,黄俊钦位于新恒基大厦的办公室与黄光裕位于鹏润大厦的办公室,直线距离不超过300米,但兄弟俩却关系平淡,绝少往来,仿若咫尺天涯。据鹏润内部人士讲,“只有在事涉利益的时候,双方才会坐到一起谈一谈。”是什么原因,令兄弟俩的关系从天涯咫尺变成咫尺天涯呢?

一种说法,是因为两人的产业理想和商业观念渐行渐远。具有商业眼光的大哥黄俊钦,敏锐地抓住了房地产这个中国最暴利行业的脉搏,在1991年就开始介入。

据《黄光裕传奇——国美商战实录》一书记载:从1987年到1993年,经过6年多时间的艰苦创业和不断积累,黄光裕和他大哥黄俊钦为国美日后的飞速发展,打下了一个十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实力之后,又兵分两路,向房地产业渗透了进去,他们投资了一家全资的房地产公司——新恒基地产。

两人开发的第一个项目是新恒基大厦。据说新恒基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很有意思:当初黄光裕刚到北京时,曾在北京火车站对面的一个小旅店里住过一夜,后来,那个地方建起了一片高档的写字楼,名字叫“恒基大厦”。我们已经无法知道,在那个晚上,来北京打拼天下的潮汕少年黄光裕,究竟有怎么样复杂的心路历程?但从他把自己盖的第一个大厦命名为“新恒基”,我们可以揣测,那是一个很“平常”的夜晚——很多像黄光裕一样的穷小子,都有过这样不安现状、立志改变的不眠之夜。但不寻常的是,黄光裕把自己当年心中的宏图具象化了,让它最终矗立在京城的一隅。

黄俊钦属于那种干一行钻一行的“技术迷”。在盖鹏润大厦时,黄俊钦已经对建筑设计研究得十分透彻,并亲自上马操刀,通过自己的设计,节省了很多空间,大大提高了利用率。一座房子,哪个地方能节约多少成本,他只要一看图纸就会一清二楚。

1992年,从海南刮起的房地产热浪席卷全国,让黄俊钦更是沉醉其间。据国美旧臣李俊涛介绍,约在1992年的时候,大哥黄俊钦开始对电器行业产生了疲倦之心,却对房地产、资本运营、IT等行业兴趣渐浓,于是黄氏兄弟正式分家。当时,黄俊钦名下还分到了几家电器店,黄俊钦把这几家电器店改名为“恒基电器”。

大约在1996年前后,黄俊钦把精力更多地投向了房地产业,对恒基电器无暇多顾,导致恒基电器的经营日渐衰落。黄俊钦干脆彻底了断,把仅存的两家门店转给了弟弟黄光裕。黄光裕后来说:“黄俊钦的想法很不错,他现在做IT、房地产、资本运营三块。我们纯粹是两家公司了,没有什么捆在一起的东西。我们各自的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和经营方法,都已经截然不同,应该说是两个趋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