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麈尾(2)

现在,在我国国内,只能看到图像中所绘的麈尾。其中以“维摩变”中维摩诘居士手执的麈尾为最常见。

“维摩变”是南北朝以还首先中国化了的佛教画,据《维摩诘所说经》所绘。维摩诘意译“净名”等)简称“维摩”,是毗耶离城富有的、文化水平极高的居士,深通佛法。他以称病为由,与释迦牟尼佛派来问病的文殊师利(智慧第一的菩萨)论说佛法,“妙语”横生。维摩有清赢示病之容,又智辨过人,时出妙语,胜过出家的佛弟子,很受南北朝清谈名士的欢迎,把他看成同调。画面上的维摩,正是以清谈名士的风貌为模特儿的,所以总是画他手执麈尾。见于南北朝的,如,云冈第一、二、七洞之维摩,均为五世纪产物;龙门宾阳洞中洞正面上部右面的维摩,时代约为六世纪初;还有,天龙山第三洞东壁南端的维摩,也是这一时代的产物,都很典型。

敦煌莫高窟内则更多,从南北朝到隋唐都有,约六十馀壁。如莫高窟276窟西壁隋代画维摩,220窟东壁初唐画维摩,103窟东壁盛唐画维摩,都可称代表作。这些维摩均手持麈尾,作答文殊问难论辩姿势。特别的,是334窟龛内南北壁初唐画维摩,麈尾是由充任“近事女”(高级和尚和居士的侍女)的天女代执,可算例外。初唐时,清谈的流风馀韵已近消歇,有这种出格的画面配置也不足怪。中国伏地器物对佛教的影响,于麈尾可窥见一斑。儒释道高士均执麈尾,争当名士,于此等画面中可见端倪。

更典型的是图画中清谈名士所执的麈尾。传世唐代孙位《高逸图》,已经承名世先生考出,实为《竹林七贤图》。其中的阮籍形象亦复如是。七贤以嵇、阮为首,看来阮籍执麈尾是有象征性的,也隐寓有竹林清谈领袖之意。此外,传世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中的孙权,也手执麈尾。从而又可看出,麈尾虽是清谈所用的名流雅器,但因它能显示一种高雅的领袖身份,所以,名士平时自然可以手执,另一些虽非名士但够某种领袖资格的人也可以拿。当然,从名士集团的角度看,多少算是通融,有点现代某些大学发“名誉博士”学位的味道。阎立本给孙权手里安上麈尾,大约就是出于这种设想。另据《晋书·石勒载记》,石勒出身贫苦,后来成为一方军阀。王浚是贵族名士出身,军阀中的老前辈,他派人远道送给石勒一柄麈尾。这是承认给予石勒一种新身份的表示。石勒把它挂在墙上,对之下拜,以示谦虚不敢当。可以与之对比的是云南昭通后海子霍承嗣(字“承嗣”,名残缺,有人考证是南中监军霍弋)墓中壁画,墓主执麈尾,显示出是西南地区老牌大军阀,所以不管他是不是名士,仗着长期担任高级官员的身份,就敢执麈尾。石勒刚占有地盘不久,地位尚未巩固,加之出身低微,别人祝贺他,他有自知之明,作出低姿态。可见麈尾在显示人的身份方面所起的作用了。

麈尾实物,日本正仓院现存数柄,是唐代之物,都很华丽。有镶牙漆木柄的,有镶玳瑁檀木柄的,显示出贵族用具的风貌。貌。《晋书·王衍传》记载,大清谈家王衍常用的是白玉柄麈尾,他的手和玉柄同样白皙温润,有一种病态美,历来为名士所称道。《陈书·张讥传》记载,陈后主造了一个玉柄麈尾,认为当时配拿它的只有清谈家张讥,就把它赐给了张讥。这两则故事说明,华贵的麈尾在那时是很名贵的,极受重视。大名士王濛病重时,在灯下转动麈尾看来看去,长叹不已。王濛死后,另一大名士刘惔把犀麈尾纳入其棺中。麈尾与名士,真可谓生死与共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