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的村长(一)(1)

“官二代”下海了,你说他们不苦闷吗?怎么可能,当然也是言不由衷。但是从另一面来讲,离开体制真的不见得是坏事。在那个变幻的年代里,身处体制这座围城的人们,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彷徨。

一位时年已过不惑的中年男子,在中科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已经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研究。虽然也连续得过好几个奖,却是些没有实际用途的纸面东西。这个不甘心的科学家,眼见着单位门口的街道上办起了一片小公司,很多同事偷偷出去兼职,一天就能赚好几十块,比一个月的奖金还多,心里不淡定了,他就是柳传志。

被誉为“企业教父”的柳传志

柳传志的不淡定并非偶然,当时的体制眼瞅着要变革,以前神秘得不得了的科研院所肯定是第一批有反应的机关:他们有技术资本,如果条件允许,挣钱就跟玩儿似的。

在金钱催动下,1984年这个集体爆发的年头如有神助,这一年,中关村初具雏形,数十家小公司春笋发芽。

繁华的中关村

这个外表火热实则稚嫩的圈子,各路人马都在为未来做铺垫,然而,往事总被雨打风吹去,当年的有志者们,熬到最后的寥寥可数。

今天要论中关村圈子里的座次,柳传志可以排第一,但据说有次上节目,主持人把他与另一中关村大佬相提并论,柳传志连忙撇清,没法比。这个柳传志都没法比的人叫段永基,一个为数不多的,从头至尾都在中关村占据一席的传奇人物。

和柳传志一直做科研的身份不同,段永基算不上科学家,尽管他也在科研院所待过,但时间不长。此人早年从清华大学毕业,一直在中学当老师,后来重回校园,毕业后进入中国航空材料研究中心。

1984年,万润南、沈国钧等人借来20000块钱,开了家皮包公司,名字叫四通新技术开发公司。段永基全程参与,却只是作为一份兼职,正式身份依旧是航空所研究室副主任。

段永基是很讲义气的,他自己做兼职赚了钱,也照顾单位里的小兄弟们,于是带着手下和四通搞合作,小弟们真心感激他,但随之而来,“福利主义”的大帽子扣在了他头上,众人魂飞魄散。无?之下,1985年,段永基扔了铁饭碗,加入四通,在编制和金钱的博弈中,他选了后者。

一个干部,因为上级不合理的处分悍然出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牛×精神?事实上,段永基可能没纸面上这么生猛,他也是看准了眼前这片商业大潮,对比之下,区区小吏,不足挂齿。

就这样,段永基完成了从科研所的负责人到民营企业带路者的角色转换。好比宋江去了水泊梁山,好一个及时雨哥哥。圈子里的人也习惯称段永基为老段,从年龄上看,当时已经40岁的段永基确实不年轻了。

四通又是什么公司?简单而言,刚起步时的四通和中关村海龙大厦?遍地可见的电脑组装店别无二致,但在当时,这可是独一份。四通最拳头的产品是激光打印机,这也是段永基入主之后全力参与的产品,几年以后,四通到达顶峰,年销售额达到惊人的10亿元,年利税就好几个亿,段永基获得了“中关村村长”的雅号。

凌志军在他的《中国新革命》一书中对段永基有如此描述,“他身材中等,体格并不强壮,头脑异常敏捷,既热情又冷酷,既讲义气又好权术”。

要说段永基的权术,不能不提王志东。这两人的故事几乎代表了这个圈子早年间悲喜难料的所有段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