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的守望(5)

 

碧江金楼

过了几天,东哥说北窖收藏协会有人愿意投资,但提出的两个条件比较难以接受:第一是画家的作品可以由投资者任选一幅;第二是展览要安排在北窖举行。为了尽快将资金落实到位,东哥叫上古灵和芳芳三人一起去北窖。古灵他们见到了收藏家协会的会长,他希望古灵他们的展览在北窖的“金楼”举行。

金楼建于清朝早期,现保存完好,之前古灵路过碧江金楼,但没进去过,此次由碧江金楼负责人带领穿行其间,才觉得内部空间很大,房子很多,里面收藏着清朝时期大量的文物。

金楼原名赋鹤楼,是碧江苏氏望族职苏丕文的藏书楼,里面精美的雕木装饰、楼台琼阁,着实令人惊叹。整座建筑金碧辉煌,处处是金漆木饰。古灵想这或许是金楼名字的来历。

收藏协会主席边走边介绍,哪些地方可以挂画,哪些地方还可以腾出空间出来,同时也介绍这里的历史,原来晚清重臣佛山戴鸿慈之女嫁入苏家,故有“金屋藏娇”的传说。

当古灵告诉他,古灵他们的作品特别大、特别多,而且大部分作品是属于表现抽象之类的,挂在这样的空间很不协调。如果这里举办一个小幅油画展,例如“风景、人物”等,可能与环境要和谐一点。听了古灵的一番解释之后,他觉得很有道理,就放弃了在碧江金楼举办展览的想法。至于第二个条件,由于展览不能在北窖举行,对方的兴趣也就少了许多。他告诉古灵和芳芳尝试着再找新的买家,或许比这些买家更容易说话。事隔几天后,芳芳打电话告诉古灵,说东哥在容奇找到了投资商,愿意支持他们,他没有太多条件,愿意支持连续做五年。听到这样的消息,大家互相转告,欣喜若狂。东哥也催促古灵,叫孙晓枫尽快过来签合同。

好不容易盼到4月底,孙晓枫过来了。芳芳把事前搞好的合同给他,他看完之后,觉得让他来负责两个展览的事,责任太大,他只可能搞好“青年公寓”这个展览,至于“视觉就是经济”他只能作为艺术家身份参与。大家觉得也有道理,最后从费用之中抽出一部分作为“青年公寓”的画册编辑费用。其余钱用作装修工农路十六号和“视觉就是经济”画册编辑费用,孙晓枫完全同意。

这次见面艺术家们作了分工,一切财务上的事由芳芳负责,并且主管后勤工作,包括展览场地的装修。工农路十六号场地装修费用限制在25000元,如果超出这个费用只好古灵他们四个人来承担。剩下20000元用来编辑印刷画册,由酒瓶作指导,由古灵负责编辑以及印刷等。尽管出版画册的费用少了些,但古灵还是下决心要搞好,准备自己掏一些钱把画册搞得像模像样。而张嘉平同时负责艺术家作品布展,刘可负责外援部分的事务,例如车辆、参加嘉宾的媒体邀请等。这样一来,整个系统都活了起来,大家各司其职。

3号线

芳芳最担心的是那20张作品难以凑齐,如果这项事情搞砸的话,全盘皆输。所以她两边催,一边催孙晓枫尽快送作品;一边催东哥去番禺。五月中旬的时候,有一天他打电话给古灵,叫他去番禺与孙晓枫会合,大家见个面,那天古灵刚好在广州,直接到番禺“3号线”等他。(“3号线”是广州郊区的一个艺术家聚集区,有二十几个艺术家在那儿设有工作室,其中包括孙晓枫、杨小彦、江山等。因其位置刚好在广州地铁3号线附近,因此起名为“3号线”。)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3号线”大部分年轻艺术家都到齐了,大家都聚在孙晓枫的工作室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不一会儿,东哥和芳芳赶过来。孙晓枫的工作室又大又宽敞,沙发放在工作室的中间,靠墙有一个大约有三四丈长的书架,书架上摆满各类艺术书籍。二十位艺术家的作品靠墙摆放,孙晓枫向东哥介绍了作品与作者。

随后,孙晓枫又将电脑里的书样打开,从封面一页页翻给大家看,书样设计得确实很好,连古灵这种对平面设计颇有研究的人,也拍案叫绝,东哥也十分欣赏。

实际上后来这本书印刷出来的效果很好,大家都爱不释手。看完设计之后,孙晓枫又将“青年公寓”的礼品拿出来,什么小型记事本、青年公寓的T恤等,让大家感觉物有所值,每个细节都做得超乎他们的想象。

周围的艺术家邀请东哥参观各自的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每个人的创作方向都不一样,令东哥看了心悦诚服。

回到孙晓枫的工作室,由孙晓枫亲自为艺术家们泡茶,大家欣赏其优雅的茶艺。他自己还代理茶叶,也珍藏了许多名茶。这回他将各种各样的茶叶拿出来让艺术家们开开眼界,什么铁观音、普洱、龙井、毛尖等。大家一直聊到12点,这时古灵接到杨小彦老师的电话,刚好他也到了“3号线”。

古灵陪东哥一行又去杨老师的工作室聊天。其间,杨老师拿起毛笔,为芳芳和东哥画了一张像。孙晓枫将自己写的关于此次展览的文章向杨老师一一请教,直到凌晨两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3号线”。

回到家,古灵翻来覆去睡不着,好长时间才回过神来,或许是喝茶喝醉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