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的艺术(11)

 

公正的学术观点

自古灵第一次写信给区政府的时候,古灵盼望有一天,许多专家能坐在一起讨论工农路的老建筑是否需要保存的问题,哪怕有激烈的争论也可以。古灵和刘可还专门罗列了很多的大师名单,最后局长觉得应该慎重考虑,因此而流产。之后杨小彦老师多次来顺德,其中有几次带来几个香港中文大学的老师,古灵猜想他们应该是讨论召开研讨会的事情。

一次与冯原老师聊天,与古灵谈到如何规划德胜河两岸的景观,他认为应该是论证,不能从个人的情感出发,要建立公正的学术观点。也就是说做学术应该站在一个公正的、中立的立场分析问题、看问题,才是科学的。他反复向古灵强调:

“你认为要保护这些老工业区,而在研讨会的时候,假设一些人可以与你持相反的意见,从其他角度阐述拆除这些建筑的意见和理由,你们既要听支持者的声音,也要听反对者的声音,然后再作综合分析。”

他还谈到召开研讨会的意义:

“在作规划之前,进行学术研讨至关重要,当然不可能每个专家的意见都采纳,但可以作为规划者和决策者的参考资料。召开研讨会议的目的是听意见、提设想、找素材。正如写一篇论文,首先确定你的研究方向和题目,其次是找资料,虽然你找的很多资料很可能用不上,但对你的思考方向会有很大的帮助;研讨会后才是出规划图,然后将规划公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最后才是实施规划。”

听了他的这番话,古灵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随后的一段日子,冯原老师和刘衍老师带着中山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在这边做长期的考察。九月和十月是广东比较炎热的季节,古灵看到学生们经常在这些老街道中穿梭,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特别是香港中文大学的那些学生,在这儿一待就是好几天。一边拍照,一边走访附近的居民,这些90后的小青年的职业精神真令人感动。

有时候古灵回家,见他们坐在岸边画草图,手上的汗浸湿草稿本,但依然还在坚持。有一次冯原老师谈到教育的问题,他说香港教育学生的职业精神远远胜过大陆。古灵当时还不相信,后来就目睹了这两者的区别。此次活动中,那些中大、广美的学生待上一天,可能第二天就会回广州。香港学生则主动请愿留下来进行详细的考察,大部分是利用星期五到星期天这三天的时间,从香港到顺德只有两个小时左右时间,但比起广州来,还是要远一点。他们穿街走巷,几乎每一个街巷都有他们三三两两的身影。

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0月18日,刚好这天是星期六,但地点并没有确定,听东哥说有可能在政府的华桂园召开,也有可能在清晖园,最大的可能性是在德胜河岸找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地方举行。不过这间房子的装修是高难度的。当时古灵听到他这么快决定,也认为会有相当大的困难,而且他要求四周的墙壁上必须挂满古灵的油画作品。

经过几天反复讨论,最终还是以杨老师的意见为准,会议的布置等一切安排由楚翰石来操作。经过一个星期的日夜奋战,原来放弃的空间已经整理一新,堆成山一样的垃圾全部清走。东哥告诉古灵,光搬走的垃圾就有十多吨,地面也基本平整。大约在会议前三天,局长到现场观看,古灵刚好也在,讨论挂画的问题。由于窗太多,加之室内柱梁太密,而且天花板经常会掉一些水泥块下来,担心如果挂画的话,会有安全问题。所以决定用喷画,画面面积刚好是两根梁之间,这样既有了安全的保证,又可以将整个一百平方米的墙用喷画遮住,那些斑驳的墙壁就藏了起来,可谓一举两得,效果很好。东哥选择一块比较安全的地方摆放会议桌,其他容易掉水泥块的地方用警戒线围起来,这样就万无一失。

工农路十六号经过了一番布置,从三楼到六楼全部挂满了古灵的作品,几乎就是古灵的个人画展。古灵的作品挂在工农路十六号总觉得是一种绝配。

会议的前一天,杨小彦老师专门来这里看了看,认为相当不错。明天的会议有两个地点:一个是工农路十六号,一个是七十二号的会议现场。晚上古灵去专家们住的酒店的时候,看见许多的嘉宾,古灵知道明天肯定是一场盛会。杨老师向古灵介绍,会议由冯原老师主持,所有的方案和计划都是冯原老师指导。

晚上东哥打电话给古灵,说他们会通宵加班。因为中山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的作品要今晚临时打印、喷绘,而且要想办法展示出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