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少温暖的家(1)

1914年8月25日(阴历七月初五),母亲杨沫生在北京,原名杨成业,在家里排行老二。哥哥杨成勋,长杨沫12岁。二妹杨成亮,小杨沫4岁。三妹杨成芳,即白杨,小杨沫6岁。

杨沫是个圆脸,大金鱼眼睛,扁鼻子,阔嘴,胖乎乎的。自幼有点“笨”,3岁才会说话,少哭少笑,安安静静,外号“老乖子”。

杨沫的母亲叫丁凤仪,湖南平江县人,出身书香门第,曾在长沙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俊美出众,懂诗文,远近闻名。

杨沫的父亲叫杨震华,湖南湘阴人,出身农家,中过举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商科,先后创办新华商业讲习所、新华商业专门学校和国内第一所私立大学——北京新华大学,并任校长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新式商业金融人才。他头脑聪明,又懂商业,通过办教育为名,募集到一大批捐款,低价在热河省滦平县买了不少土地,收取农民地租,以此维持学校的运转,他自己也很快发达起来,成为大地主。之后,渐渐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不管全家老小。

很多人都羡慕大户人家,其实大户人家的孩子并非个个都幸福。

杨沫虽然有亲生父母,事实上却好像是个孤儿。衣服破了,没人缝;生病了没人照料;身上长了虱子,没人管;季节变化,该换衣服了,没人提醒……平时吃饭、睡觉都和佣人在一起。她衣衫褴褛,处境还不如阔人家里的一条小狗。

杨沫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父母不和,他们都各自寻欢作乐,不管儿女。我幼年虽然生活在这个大学校长的书香之家里,家中有时还有几个佣人,人们还管我叫着大小姐。可是,幼小的我,过的是一种什么生活呀!数九寒天,我穿着露着脚后跟的破袜破鞋,脚后跟生着冻疮,流着脓血。浑身长满虱子,成天和街头捡煤渣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在寒风中乱跑。夏天,母亲嫌我麻烦,把我送到舅舅家里去寄养,表兄弟多,他们欺负我没人疼,骑着我,打我,唾我,骂我是杨老狗。”

这些孩子还像踢皮球一样地踢着弱小的杨沫,恣意取乐。

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温暖的,光明的,舒服的场所。但对杨沫来说,却是个冰冷的,阴暗的,不堪回首的地方。

她下学回家,母亲丁凤仪总不在,即使在家也冷冷冰冰,不理睬她。

她得了痢疾,拉肚子拉得面黄肌瘦,母亲无动于衷,不闻不问。还是嫂子悄悄用自己的钱托人买药治好了她的病。

父亲杨震华有钱之后,整日出没于娱乐场所、妓院、百货店,并娶了姨太太。但丁凤仪很厉害,不断跟他争吵,还一个一个打跑了他的姨太太。那些姨太太都是杨震华用很高的价钱,从当时有名的妓女中赎买出来的。但丁凤仪打跑第一个,杨震华再偷着讨第二个,打跑第二个,再讨第三个……反正他有钱,这位大学校长风流成性,后来干脆搬到外面居住。

家里除了哭喊就是吵骂,逢年过节也如此。

到讨了第五个名叫红凤的姨太太时,丁凤仪没力气管了,杨震华就长久留下这个女人。为丈夫的行径所寒心,丁凤仪心灰意冷,她想你既然不管家,凭什么我管?气愤之中,她整天与一帮阔太太们打牌、看戏、串门,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对孩子完全撒手不管,还常常动手打。

她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懒得费口舌,说打就打。用苕帚疙瘩、鸡毛掸子打或者手拧,甚至牙咬,因为咬比较省力,又解恨。她相信“棍棒出孝子”的古训。

三个女儿之中二女儿杨成亮最漂亮,最受丁凤仪疼爱,可也免不了挨打。这个妹妹性格刚烈,挨打时拼命反抗,不惜伤痕累累。一次,当着母亲的面,客人问她胳膊上的伤痕是怎么回事?她瞪着母亲说:“是狗咬的。”

杨沫挨打时虽然一声不吭,非常温顺,也照样被咬。一天深夜,杨沫在睡梦中,突然被一阵剧疼惊醒。原来丁凤仪正在她的小腿上使劲拧,大骂:“小兔崽子,谁让你把我的花瓶送人?”

这花瓶本是丁凤仪的一个好友拿走,保姆不敢阻拦,当丁凤仪来问时,为推卸责任,保姆就说是大小姐杨沫送给那人的。

丁凤仪怒火满腔找大女儿算账,狠狠拧着杨沫的肉。

幼小的杨沫哭喊道:“不是我送的,我没有送!”

但她母亲掐得更狠:“好,你还敢抵赖!”

“真的不是我送的啊!”

“我让你嘴硬!”丁凤仪暴跳如雷,双手抓起杨沫的小胳膊就咬,把孩子疼得尖声惨叫。

杨沫的腿上、胳膊被掐得红肿,留着一个个大牙印。

“虎毒不食子”这句话在丁凤仪身上不灵。母亲的严酷无情给童年的杨沫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当时,丁凤仪晚上常常出去打牌,留下杨沫一人守在那个空荡荡的房间里。一个深夜,杨沫已上床睡着,被开门说话的声音惊醒。在昏暗的灯光下,她看见丁凤仪正要向外走,急得哭了起来。她不顾一切地跳下床,追了过去,要跟妈妈在一起。年幼的她害怕黑暗,害怕妖怪。可万万没料到,丁凤仪却狠狠抽了她两个嘴巴,怒吼道:滚回去,睡觉!

……

她名为大小姐,实际上远不如有母爱的穷人家孩子幸福。她穿得破破烂烂,身上又脏又臭,虱子把她咬得全身一片片红,却没人过问。望着那些有母亲疼,可以偎依在父母膝盖上撒娇的孩子们,稚嫩的杨沫非常羡慕,常常黯然神伤。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