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落实的根本在于提高执行力(2)

3.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一种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是一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也是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政策领悟力、实践结合力、团队建设力、协调沟通力、过程控制力等。

(1)政策领悟力

领导干部对要执行的政策必须正确理解,深刻领会,只有充分理解政策的重大意义,才会自觉地、坚定地、持之以恒地去执行;只有深刻领会政策的精神实质,才能完整准确地去执行,达到预期效果。理解深刻,领悟透彻,执行起来就能有效地结合实际,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实践结合力

它要求领导干部一方面要了解“上情”,也就是充分领悟上级政策或决策的目的和精神实质;另一方面要理解“下情”,把握本地区、本部门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去“结合”。政策结合力是执行力的核心,结合力强不强,结合点找得准不准,直接影响执行力的强弱。领导干部要提高政策结合力,就是要在执行中把政策与实际结合起来,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拿出具体可行的有效措施,把上级决策落到实处,做到宏观精神具体化、抽象理论实践化、一般贯彻典型化、美好愿景现实化。

(3)团队建设力

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团队得到弥补,而一个强有力的个人却可能因缺少强有力的团队支持而黯然失色。一个组织、一个班子、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团队。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有强大的执行力。打造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是政策执行的保证。上级决策、决定和要求的贯彻执行,要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标准,必须分层级进行,每一层级团队在执行上的不协调、不到位,都可能给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是否善于与人团结共事和精诚合作,是衡量一个干部执行力水平的关键。每一个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加强与同事在思想、认识、信息、感情方面的沟通交流,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补台,形成工作的合力,齐心协力建设团结和谐的、高素质的执行团队。

(4)协调沟通力

执行力是一种服从,但绝不是消极、被动和盲目的服从,而是理性的服从,是建立在主体能动作用基础上的服从。领导干部要善于打造多元的执行沟通平台,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吸纳各方面的真知灼见,扩大决策的群众参与面,群众对政策了解得越透彻,执行就越容易。要善于疏通执行过程中的梗阻。群众一时不懂的“政策问题”,一时不通的“意气问题”,一时不服的“利益问题”,要耐心细致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本着求细、求深、求实的原则,把群众说懂、说通、说服,使群众理解、接受、认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配合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

(5)过程控制力

执行力发生在宏观与微观、决策与执行、领导与群众的交叉点上,执行过程的控制非常关键。领导干部在执行中的过程控制力直接关系到政策是否变形、落实是否到位、群众是否认可。过程控制力是一种约束力、监督力和惩治力。领导干部执行过程控制中,必须以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倾注全力为人民群众办事情,把好的方针政策落实下去。领导干部要善于抓住重点性问题、突出性问题、苗头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对执行过程的控制是为了更好地完善执行的各个环节。要请群众广泛参与、监督,让群众说了算。执行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必须分清轻重缓急,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大事、难事。执行之后要注重绩效考评。必须讲成本、讲质量、讲效益,真正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

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只有各级地方领导干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方针,才能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才能使百姓民生得到更多实惠。而这一切,抓好落实最关键,只有落实的好,才能执行的好;执行的好,才能出效果,出成绩。共产党执政让国家发展的好,老百姓生活质量改善的快,党和政府才能得到群众认可,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加稳固。

一个有执行力的政党,必然是一个团结的政党,有战斗力的政党。当然这个执行力还要加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从政观和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有了执行力,还有了宗旨意识,那么党和国家制定的正确发展思路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各级党员干部才能有更高的执行力。所以,提升执行力是抓落实的关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