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不投资(1)

在巴菲特的投资方略里,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即投资自己所了解的企业。他常常告诫投资者,如果不懂这个行业不了解这个企业,就不要去购买它的股票。在长期的投资活动中,巴菲特坚持做那些他知道的和他能做的。

他不会去试着购买那些他不懂的企业的股票,他知道自己了解媒体、会融和消费品公司,于是就将大部分资金集中投资在这些领域。

巴菲特每年在撰写年报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些自己不了解、不懂的东西,而这也使他明白r自己的能力界限。因此,巴菲特强调,一个人的能力范围多广并不是最重要的,认清我们能力的界限,才是最重要的。

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资是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等传统行业,他的好朋友盖茨最成功的投资是创建了微软公司。然而巴菲特不去投资微软,比尔·盖茨也不去投资可口可乐,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范围。如果他们在自己最擅长的能力之外进行投资,那他们可能就不会是亿万富翁了。

在巴菲特的投资中,他对网络科技股一向冷漠,总是避而远之。相反,他青睐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他所了解的赢利前景较为明朗的企业,如保险、食品、消费品、电器、广告传媒及金融业。在全世界都在为网络科技股疯狂的时候,巴菲特仍旧不为所动,坚守若自己的阵地。

巴菲特对自己不了解的高技术公司不感兴趣。尽管他与比尔·盖茨是一对极好的朋友,而且巴菲特还是盖茨婚礼的证婚人。盖茨还对他很有耐心地讲述自己的企业,而这都不能成为他投资高技术公司的理由。巴菲特曾经说:“我很崇拜比尔-盖茨,但我不会买微软的股票,因为我不知道十年后世界将是怎样的。我不想参与到达些别人拥有绝对优势的游戏中去。或许我可以用我所有的时间去思考一F明年的科技发展,但我不可能成为我们国家分析这类企业的行家里手。我连第100位、第1000位、10000位的专家都轮不上。也许很多人都会分析这类公司,但我知道我不会。”巴菲特的这种观点得到伙伴查理·芒格的响应。他说:“我们没有涉足高科技企业,是因为我们缺乏涉及这个领域的能力。低价传统行业股票的优势在于我们很了解他们,而其他股票我们不了解,所以我们宁愿与那些我们了解的公司打交道。我们为什么要在那些我们没有优势而只有劣势的领域进行竞争游戏,而不在我们有明显优势的领域施展本领呢?

“我们的原理如果应用到科技股票上,也会是有效的,但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玉做。如果我们损失了股东的钱,我们会在三年挣回来,并向股东解释我们如何做到了这一点。我确信比尔·盖菠也在应用同样的原理。他理解科技企业的方式与我理解可口可乐与吉列的方式-样,我相信他也是在投资中寻找一个安全边际。我相信他衡量安全边际的方式就像他拥有整个企业而不仅仅是一些股票。所以我们的原理对于任何高科技企业都是有效的,只不过我们本身不是能够把原理应用到这些高科技企业的人而已。如果我们在自己i画的能力圈里找不到能够做好的事,我们将会选择等待,而不是扩大我们的能力圈……”

巴菲特一向在投资方面极为自信,可在面对高技术企业时,他表现出了难得的“谦逊”。在科技股炙手可热的那些时间里,巴菲特还是因为自己不懂而没有去参与,我们可以将他的这种表现看成是理性而聪明的表现。巴菲特的商业老搭档理在理·芒格为他的这一策略进行很好的解释,他说:

“每个人都应当找到自己的长处,然后再运用这种优势。如果你试图在你最差的方面获取成功,我敢肯定,你的事业将会一团糟。”

读书导航